暖宝宝也能烫伤?这些冬季取暖误区要当心!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15:1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暖宝宝也能烫伤?这些冬季取暖误区要当心!
随着冬季的到来,暖宝宝、热水袋等取暖设备成为了许多人御寒的必备之物。然而,这些看似温和的“取暖神器”却暗藏风险,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低温烫伤。近期,安徽一名12岁女孩因整夜使用热水袋导致三级烫伤,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安全警钟。
什么是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是指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所造成的烫伤。通常情况下,44-50℃的热源持续作用于皮肤数小时后,就可能造成从真皮浅层向深层的渐进性损害。这种烫伤的特点是初期症状不明显,但实际损伤可能已经深入皮下组织,严重时甚至会伤及骨骼。
谁更容易受到伤害?
低温烫伤的高发人群主要包括:
- 老人和小孩:他们的皮肤较薄,对温度的感知能力较差,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伤害。
- 瘫痪病人或醉酒者:这些人由于感觉反应迟钝,难以及时察觉温度变化。
-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可能导致神经病变,降低皮肤的温度感知能力。
如何预防低温烫伤?
控制热源温度:使用取暖设备时,确保温度不超过44℃。例如,热水袋中的水温不宜过高,暖宝宝应避免直接贴在皮肤上。
限制接触时间:避免长时间将取暖设备固定在同一部位。例如,使用电热毯时应在睡前关闭电源,不要整夜开启。
保持安全距离:使用电暖器时,应保持至少30厘米的安全距离,避免直接接触。
定期检查设备:使用前检查取暖设备是否完好,确保没有破损或漏液。
注意个人体质差异:根据自己的感受调整温度和接触时间,特别是对于感觉功能减退的人群,更应加强监管。
低温烫伤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一旦发生低温烫伤,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脱离热源:迅速移除导致烫伤的热源。
冷却伤口:用流动的凉水冲洗烫伤部位10-20分钟,以降低皮肤温度。注意不要使用冰水,以免造成进一步伤害。
保护创面: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轻轻覆盖伤口,避免感染。不要随意戳破水疱。
及时就医:如果烫伤面积较大或症状严重,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药膏等药物。
低温烫伤虽然看似温和,但其危害不容小觑。预防胜于治疗,希望大家在享受温暖的同时,也能时刻保持警惕,让安全与温暖同行。
热门推荐
红薯不利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或加重反流症状
宝马保养提示重置方法:从普通按键到iDrive系统
《阿姐鼓》第四章象棋玩法攻略
东北大酱炖肘子家常做法
从《潜伏》到《觉醒年代》:八部民国剧里的家国情怀
都是一家人:用幽默讲述最真实的亲情故事
从《贞观之治》到《走向共和》:10部高分历史剧全解析
送礼指南:如何挑选普洱茶?
中老年人饮茶的全攻略:哪些茶叶适合中老年人饮用?如何选择和冲泡?
全面解析各类茶叶的功效与作用
领略“唐代煎茶”文化 感受茶香浸润雅致生活
太阳神赫利俄斯:驾驶日辇的泰坦神族
眼科新材料实现重大突破:交联聚烯烃人工晶状体临床试验成功
纠正白内障五大误区:别让错误认知耽误治疗
临床用血收费真相:只包含生产运输成本
短波治疗仪和超短波治疗仪的区别?
超短波治疗机科普:了解作用原理与安全性
破解“看病贵”难题:提升医疗费用透明度与合理性的五大对策
献血用血政策解读:费用构成与报销指南
无偿献血者异地用血遇阻,血液供需矛盾待解
用血收费实为成本费,亲属也可申请报销
武汉地铁7号线运营攻略:贯穿南北,10处换乘
武汉首条南北大站快线开通,沿途串起多处人文景点
AI思维:智能技术的未来钥匙
AI vs 人类思维:速度、广度与深度的较量
《黑神话:悟空》评测9.5分:大圣终成正果,国产3A标杆已成
把《黑神话:悟空》翻拍成电影,有没有搞头?
冯骥专访:黑神话与中国游戏产业的未来
广州2049:七大战略打造中心型世界城市
如何有效管理免密支付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