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成都武侯祠三绝碑:千年的文墨匠心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41:0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成都武侯祠三绝碑:千年的文墨匠心

成都武侯祠的三绝碑,是这座千年古祠的镇馆之宝。这块碑由唐朝宰相裴度撰文,唐代书法家柳公绰书写,蜀中名匠鲁建镌刻,因其文章、书法、雕刻技艺均极为精湛,被誉为“三绝碑”。它不仅是一块石碑,更是一段凝固的历史,承载着后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与追思。

01

三绝碑的由来

三绝碑镌立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武元衡率领27位僚属来武侯祠拜谒,有感于诸葛亮的文治武功,遂下令刻建此碑。碑文由节度府掌书记裴度撰写,柳公绰书丹,鲁建镌刻。

碑高3.67米,宽0.95米,厚27厘米。碑帽为半圆形,高90厘米,下部同碑身同宽,两侧弧形边缘镌刻纹饰,以折枝花饰为主,余镌云纹图案。碑身长方形,高277厘米,镌刻碑文,碑文分序和铭两部分,楷书,共22行,每行约50字。碑文内容主要赞颂诸葛亮的“事君之节,开国之才,立身之道,治人之术”,缅怀蜀汉遗德,感慨当世之政。

02

三绝碑的艺术价值

文章之绝

裴度(765年—839年),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后任监察御史,随武元衡入蜀。元和八年回京,两年后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任首辅。在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党争激烈的中唐政治乱局中,裴度力主削蕃平叛,历宪宗、穆宗、敬宗、至文宗四朝,几度担任宰相, 成为稳定几朝的砥柱重臣,是中唐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封晋国公,世称“裴晋公”。卒后赠太傅,谥号文忠。在文学上亦颇有造诣,曾与白居易、刘禹锡等人论文唱和,有文集二卷,诗集一卷。

裴度的碑文,文辞优美,内容深刻。他以“武侯之功德,裴、柳之文字”三绝,表达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歌颂了诸葛亮的文治武功,并以此来激励后世。文章写好以后,由柳公绰书丹。柳公绰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哥哥,柳氏两兄弟书法造诣旗鼓相当,他的楷书是唐代楷书中的典范。碑上的字是由鲁建所镌刻,从鲁建的刻技来看,下刀刚劲有力,技法精湛,准确再现了书法作品的原貌。唐碑因文章、书法、镌刻的精湛,被称为“三绝碑”。

书法之绝

柳公绰(767年—832年),字子宽,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历任吏部尚书、鄂岳观察使、河东节度使、兵部尚书等职。是柳公权之兄,亦善书法,兄弟“皆以善书名于世”。柳公绰的书法严谨工整,笔力遒劲,是唐代楷书的典范。他的字迹清晰,虽经千年沧桑,仍能让人感受到其书法的韵律与美感。

雕刻之绝

鲁建,史籍不载,事迹不详。据唐代刻立碑刻的惯例,重大、庄重场所刻立的石碑,都由著名刻工担任,并留下姓名。此碑由宰相、节度使下令刻建,鲁建应为当时著名工匠。鲁建的雕刻技艺精湛,准确再现了书法作品的原貌,使碑文的每一个字都栩栩如生,仿佛跃然石上。

03

三绝碑的文化意义

三绝碑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文化的传承。它见证了千年来人们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也承载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崇德报恩的孝道文化。碑文中的“事君之节,开国之才,立身之道,治人之术”,不仅是对诸葛亮的赞美,也是后世为官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座右铭。

三绝碑的正面、碑阴的空隙处及碑的两侧题记赋诗。现存历代题刻十六则,分题诗、题跋、题记三种,其中唐人四则,宋人六则,明人四则,清人二则。这些题刻,大多是到蜀中任职的官员前来拜谒武侯祠时所留,有的感叹“三绝“之精妙,有的追忆蜀汉之风貌,有的记录碑刻及祠宇之沿革,如此种种,都如锦上添花,为唐碑不断注入更为持久更为厚重的生命力,丰富了它的观赏价值、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

成都武侯祠的三绝碑,历经千年风雨,依然矗立在祠堂之中,向每一位来访者诉说着诸葛亮的传奇人生,展现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不仅是武侯祠的镇馆之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