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困意来袭?可能也是潜藏疾病的预警信号
饭后困意来袭?可能也是潜藏疾病的预警信号
饭后困倦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现象,尤其是在午餐后,这种困倦感往往会影响下午的工作效率。那么,饭后困倦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身体出现了问题,还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饭后困倦的多种可能原因,并提供相应的应对建议。
饱就困可能是什么原因?
生理原因
午餐后,身体内的血液会重新分布,大部分的血液会流向消化道,导致短暂性脑供血不足,从而出现困倦、注意力下降的症状。
同时,进食后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血清素增加,可能会引起身体乏力、犯困等情况。
此外,如果食用过多高糖食物,可能会导致血糖上升,血液循环减慢,血氧不足,引起身体乏力、困倦等情况。
图片来源:pexels
胆囊收缩素水平升高
进食会刺激小肠胆囊收缩素的分泌,在饭后2小时内明显升高,而后开始回落,可引起困倦欲睡的感觉。通常睡意也是饭后开始显著增加,之后趋缓。
一般情况下,食物脂肪含量越高,胆囊收缩素分泌水平也越高。
食欲素分泌升高
进食后,尤其是进食碳水化合物后,可以引起餐后血糖的升高,进而抑制下丘脑分泌食欲素。
食欲素的降低可导致人犯困,特别是在进食较多碳水化合物及脂肪后。如果还合并有糖尿病,困倦会加重。
副交感神经亢奋
进食后,在消化过程中,人体的副交感神经会兴奋,以增强消化和吸收功能。但与此同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会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从而导致困倦。
缺铁性贫血
饭后血液会稀释,红细胞数量会减少,导致血红蛋白含量相对降低,造成缺铁性贫血,从而导致身体乏力、犯困。
高血压
对于高血压合并微小动脉硬化患者,餐后血液会重新分布,多数血液聚集到消化道,导致脑部血液减少,从而出现犯困的症状。
图片来源:bigstock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导致兴奋度下降,可能会引起身体乏力、嗜睡。
轻度脑梗
餐后困倦也是轻微脑梗塞的症状表现之一。
餐后经常性打哈欠,是脑缺氧,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的反应。随着脑动脉硬化加重,动脉管腔愈来愈窄,餐后困倦症状会频频加重,突发严重时,会出现肢体活动感觉障碍。
中医说法
吃饱了就犯困,这种情况一般多考虑是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引起的临床表现。
由于本身脾胃虚弱,当饮食过多时,运化功能无力,中阳不能上升,就会出现发困、昏睡的情况。
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对因对症治疗
生理因素引起的餐后困倦,尽可能规避,以午餐为例:
- 食材荤素搭配合理,定时定量,不宜过快过饱。这样全身血流分配相对合理,胃肠的血液量不会大的波动变化,助消化的激素分泌适当。
- 主食中碳水化合物比例合理,将血糖上下波动控制在很小的范围。
- 控制脂肪摄入,降低脂肪分解后血脂含量。
- 进餐时细嚼慢咽,不刺激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对血压、心率影响小。
- 餐后适当室内活动,不建议躺卧休息。
- 适当喝点清茶,可以解除疲劳和减轻困倦。
- 餐后确有困倦,小憩10分钟也可帮助消除。
图片来源:bigstock
可能性因素筛查
如果出现下述情况,就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是否有贫血、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问题,明确甲功是否异常、颈动脉有无斑块/狭窄,有无轻微脑梗形成。
- 餐后困倦现象出现得频繁,困倦越来越重。睡眠时间长,唤之才醒。
- 平时餐后无困倦现象,近期突发出现类似症状。
- 睡眠深,常伴随打鼾,需要大声唤醒。
- 手指麻木感。
如有异常要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及时治疗。
建立健康生活习惯
三餐合理搭配,不暴饮暴食,戒烟酒,定时休息,保证睡眠,定期体检。
结合中医学的理论,困倦可能是由于脾胃虚弱导致的,也可以口服归脾丸、健脾丸等治疗,同时注意腹部的保暖,进行中医养生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