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人平均寿命不超33岁,这么短的平均寿命,真是因为医学不发达?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52:3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人平均寿命不超33岁,这么短的平均寿命,真是因为医学不发达?

现在中国人平均能活到77岁,而古代人的平均寿命却在18到33岁之间。这么短的平均寿命,难道仅仅是因为医学不发达吗?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早在夏商时期,人类的平均寿命大约只有18岁。这一数据虽然可能不够精确,但确实反映了当时人们普遍的生存状况。那时的人类还处于茹毛饮血的阶段,只有上层的奴隶主才能过上相对较好的生活。

随着农业社会的到来,古人的寿命有所延长,但增长幅度有限。在古代,民以食为天,然而农作物产量低、种类少,老百姓一年到头也收不了多少粮食。朝廷的赋税、官员的盘剥,使得老百姓只能勉强糊口,吃的不过是糙米混合野菜。再加上古代缺乏避孕措施,孩子生得太多,常常导致饥饿致死。在灾荒年间,老百姓只能靠挖草根、吃观音土度日,而这些食物无异于慢性毒药,吃得越多,死得越快。例如,元朝濠州发生旱灾时,朱元璋的父母兄长相继饿死,最终只留下他和二哥存活。

除了饥荒,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在古代更是难以应对的天灾。同时,古代普遍存在溺婴现象,这主要是因为生育过多而无法抚养,以及重男轻女的观念,导致大量女婴被遗弃或溺死,这也使得平均寿命大幅降低。

虽然古代医学水平不高,但许多名医都享有高寿。比如李时珍活到了75岁,金元四大家的寿命都在70岁以上,孙思邈更是传说活到了102岁。然而,由于古代缺乏生物学基础,人们对细菌、病毒等一无所知,加上饮用水安全问题和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容易患病。而且,在古代,十里八乡都很难找到一个中医,老百姓看病十分不便。即使请来了医生,也往往是庸医误诊,或者因经济条件无法承担医药费用,只能硬挺着。因此,在古代,一场普通感冒就可能致命。

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瘟疫的肆虐。古代灾荒过后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疫情。例如,蒙古攻打金朝汴京时,短短三个月内就有百万人因瘟疫丧生。

战争也是导致平均寿命降低的重要因素。从黄帝战蚩尤的涿鹿之战,到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再到三国时期的连年征战,每次战争都伴随着巨大的人口损失。比如长平之战中,赵国四十万士兵被坑杀,几乎耗尽了全国的青壮年劳动力。西汉时期人口约五千万,到三国时期锐减至八百万。西晋强盛时人口达四千万,经五胡乱华和南北朝动荡后,人口大幅减少。唐朝统一初期,全国人口仅剩一千多万。战争不仅直接导致士兵和民夫的大量死亡,还间接引发饥荒,进一步加剧了人口的减少。

此外,古代社会还存在着各种恶俗现象,如先秦时期的人殉制度、近亲结婚和早婚等,这些都导致新生儿夭折率居高不下。综上所述,古代人平均寿命较短,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残酷,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代社会的和平与繁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