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运河阳谷段:山东古城的新晋网红打卡地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24:0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运河阳谷段:山东古城的新晋网红打卡地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大运河重要节点的山东阳谷县也因此备受关注。大运河阳谷段,又称会通河阳谷段,始凿于元朝,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这段全长30余公里的运河,流经阳谷县东部的张秋、阿城、七级三镇,不仅见证了昔日的漕运繁华,也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01

历史遗存:六道闸口见证漕运辉煌

大运河阳谷段最著名的文化遗产当属六道闸口。这些闸口是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用于调节水位,确保漕船顺利通行。其中,荆门上闸和荆门下闸分别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和元大德三年(1299年),闸体全部由青石砌筑而成,结构精巧,工艺精湛。阿城上闸和阿城下闸同样是明清时期的重要水利工程,它们与荆门闸共同构成了会通河阳谷段的节水系统。

近年来,阳谷县高度重视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自2012年起,该县陆续实施了多项保护修缮工程,包括荆门上、下闸,阿城上、下闸,以及陶城铺闸、水门桥、张秋运河石桥等。这些工程不仅保护了河道水工设施,也让后人得以一窥明清时期运河航运的盛况。

02

文化交融:运河三镇的兴衰传奇

随着大运河的开通,张秋、阿城、七级三镇迅速崛起,成为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商埠。张秋镇更是被誉为“运河第一闸”,镇内现存18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仅镇驻地就有8处。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古镇的繁华,也体现了南北文化的交融。

走在张秋镇的古街上,仿佛能听到昔日商贾云集的喧嚣。这里的木版年画、蓝印花布、运河民谣等民俗文化,无不彰显着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而明清时期的文庙、安平书院、保华书局等文化设施,更是展现了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

03

旅游新篇:重现千年古运河风采

近年来,阳谷县积极开发运河旅游资源,致力于重现运河三镇昔日的繁荣景象。该县立足“两河”文旅资源,推出“红色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研学”等特色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探访。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运河文化遗产,阳谷县还积极申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会通河阳谷段)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同时,该县与沿黄县梁山、郓城、东平等地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动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的融合发展。

04

文化明珠:运河文化与水浒传奇的交融

阳谷县不仅有丰富的运河文化,还是《水浒传》中“武松打虎”故事的发生地。狮子楼、景阳冈等景点,与大运河一起,构成了阳谷县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

狮子楼始建于宋景佑三年,因武松在此怒杀西门庆而名扬四海。楼内陈列着栩栩如生的水浒人物塑像,楼前列有两对石狮,其中三雄一雌,形态逼真。景阳冈景区则位于阳谷县城东16公里处,是武松打虎的传说发生地,景区内有三碗不过冈酒店、武松打虎处、武松庙等20余处景点,充分展现了水浒文化的魅力。

大运河阳谷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不仅承载着700多年的漕运历史,也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今,随着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的不断推进,这段古老的运河正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山东古城新的网红打卡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