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暖冬来了,但强寒潮也不远了?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48:0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暖冬来了,但强寒潮也不远了?

2024年11月23日至27日,一场寒潮天气自北向南、自西向东影响我国。这是今年下半年以来首场寒潮和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在其影响下,中东部地区将上演冷暖“大逆转”。中央气象台23日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受寒潮影响,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6℃至10℃,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北部、内蒙古及东北等地部分地区降温12℃至14℃,局地16℃以上。28日前后,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至长江中下游一带。过程期间风力较大,部分地区阵风可达7级以上。同时,北方地区将迎来降雪、雨转雨夹雪或雪过程,尤其是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等地降雪较强,将迎来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

事实上,这场寒潮只是今年冬天气候特征的一个缩影。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今年冬季(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辽宁南部、天津、河北南部、山西东南部、山东、河南大部、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湖北中东部、江西北部、福建北部、四川西部、西藏大部等地偏高1~2℃。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冬季会一直温暖,阶段性强寒潮的发生概率同样不小。

01

暖冬与寒潮:一个看似矛盾的组合

暖冬的判定基于整个冬季的平均气温。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介绍,暖冬的判定标准是全国2500多个气象台站中,如果单站冬季平均气温偏高幅度超过本站暖冬阈值,即可定义为单站暖冬;若全国一半以上的台站出现暖冬,则定义为全国暖冬。

以2023/2024年冬季为例,全国平均气温为-2.8℃,较常年同期偏高0.3℃,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十暖。全国暖冬指数为36.7%,即全国有36.7%的站点出现暖冬,冷冬指数为15%,均未达到一半。因此,总体来看2023/2024年冬季为正常年份。

02

气候变化的复杂性

即使在暖冬年份,也可能出现极端强寒潮。2023/2024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3℃,但冷空气活动却较为活跃,寒潮次数偏多,强度偏强。整个冬季共有12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较常年同期(10.3次)偏多1.7次。其中,2023年12月14-17日、2024年1月19-23日和2月18-23日三次过程达到寒潮级别。特别是2月18-23日的寒潮过程,综合强度为2023/2024冬季最强,同时也是1961年以来2月冷空气过程第二强。

这种暖冬与寒潮并存的现象,反映了气候变化的复杂性。贾小龙表示,厄尔尼诺年我国出现暖冬的概率相对较大,不过影响我国冬季冷暖的最主要因子是西伯利亚高压、极涡等中高纬度环流系统,而这些环流系统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大气内部动力过程,受厄尔尼诺事件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

03

气候变化对各行业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农业、交通等具体行业的影响尤为显著。2023/2024年冬季,除华南和西南部分地区外,我国大部地区降雪日数有10~20天。华北西部、华中大部、华东北部、西北北部和东部及内蒙古中西部、西藏中东部等地降雪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5~15天,安徽中部、江苏中部、河南西北部等地偏多15天以上。华北南部、华中大部、华东大部累计降雪量普遍有40~100毫米,其中安徽中部和南部、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湖南北部等地超过10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70毫米以上。华北大部、黄淮北部等地积雪较常年同期偏深2~10厘米,部分地区超10厘米。山东文登积雪深度达74厘米(2023年12月22日),超过该站历史最大值,打破山东省历史记录。

2月,受冷空气和暖湿气流共同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出现两轮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雨雪范围广、降水相态复杂、冻雨范围大等特点,对春运交通运输、农牧业生产、城市运行和人民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气候变化也对公众生活产生重要影响。2023/2024年冬季,全国有274个国家气象站日最低气温达到极端事件监测标准,其中山西云州(-33.2℃)、内蒙古岗子(-32.4℃)等15站突破当地历史极值。全国有265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温幅度达到极端事件监测标准,其中甘肃马鬃山(20.1℃)、新疆天山大西沟(20.1℃)等44站突破当地历史极值。气温的剧烈波动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特别是对老年人和儿童等易感人群。

04

历史上的类似气候案例

历史上,类似2023/2024年冬季的气候特征并不罕见。例如,1997/1998年冬季,在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下,我国出现了暖冬,但同时也伴随着多次强寒潮过程。1997年12月,我国北方地区遭受了罕见的强寒潮袭击,多地出现极端低温。1998年1月,南方地区又出现了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交通和电力设施造成严重影响。

05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面对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农业部门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及时采取措施保护作物,如覆盖保温、加固温室大棚等。交通部门需加强道路除雪除冰工作,确保交通安全畅通。公众则应注意保暖,适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等疾病。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气候变化是一个长期趋势,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

正如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董全所说:“由于此次冷空气聚集的能量比较强,其东移南下后,基本全国范围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关注天气变化,做好相应的防范和准备工作。让我们一起迎接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冬季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