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春节“村晚”:乡村文化的新年俗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30:3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春节“村晚”:乡村文化的新年俗

近年来,“村晚”作为一种新兴的乡村文化现象,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它不仅保留了传统年俗的精髓,还融入了现代元素,展现了乡村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无论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的“村晚”,还是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的“村晚”,这些活动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参与。

01

“村晚”的起源与发展

“村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1年,浙江丽水月山村的小学操场上,当时,农民们自编自导自演,表演犁秧田、打稻谷、磨豆腐情景剧,展示蓑衣、草鞋农装秀,演奏二胡、唢呐搭配菇民戏等,看似“草台班子”的演出,恰恰是村民最真挚的文艺表达。

在文化繁荣发展的新时代,“村晚”也成为乡村精神文化的热切追求。2016年9月,在原文化部、中国文化馆协会的推动下,全国乡村春晚百县联盟成立,丽水和河南郑州、福建武平、浙江温州、安徽池州5地成为联盟的发起单位。2021年,“村晚”作为全国推广的群众文化品牌项目列入《“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从一村到万村,“村晚”逐渐走向大江南北。

02

“村晚”的内容与形式

“村晚”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充分展现了乡村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在湖南凤凰腊尔山,农民工组乐队回乡办“村晚”,他们当中有厨师和水电工,也有司机和屠夫。节目征集发布后,远在1200公里外的游子积极报名,当地六七十岁的阿妈、五六岁的孩童踊跃登台。他们的表演也许不够专业,但不缺的是热情、原生态的美以及村民自我实现的期许。

文化“村晚”,彰显乡土文化自觉自信。“村晚”把传统文化搬上舞台,在畲族、苗族等村落,村民们穿上隆重的民族特色服饰;在福建福州侯官村,操着地道方言的闽剧曲艺唱腔婉转;在山西临汾泊庄村,锣鼓、舞龙、唢呐等乡村非遗技艺轮番展示……一些曾经没落的民间传统艺术在“村晚”舞台上重新被瞩目。

乡愁“村晚”,最是万家灯火暖人心。晚会奖品是腊肉,原创小品演的是身边事,演进村民的心里头。以文艺演出为引,庙会集市、手工技艺、年俗表演等拓展“村晚”周边,继承了传统,更增添了新“年味”。打动人心的不只是演出,更是欢声笑语中的“快乐老家”,是积攒一年的思乡情绪。

多元“村晚”,重新定义新时代的乡村潮流。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村晚”与“村超”合体。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一起观看足球比赛,看民族展演。方兴未艾的乡村特色活动不仅展现了中国“村”IP独特的魅力与活力,也孕育着新的乡村文旅机遇。

03

“村晚”的文化意义

“村晚”不仅是村民自娱自乐的舞台,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它为村民提供了展示自我、实现文化价值的平台,激发了乡村文化的创造力和活力。同时,“村晚”也是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将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元素结合,不仅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也让村民在参与中增强了文化自信。

04

“村晚”的社会影响

“村晚”的兴起,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带动了乡村文旅发展,成为新年俗。据统计,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共举办2万余场,参与人次约1.3亿。今年,“村晚”再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在黔江区沙坝镇,每年辞旧迎新之际,各个村、社区都会轮流举办“村晚”,大伙儿畅叙乡情,憧憬未来,把对家乡的热爱融入简单质朴的节目中,表达物阜民丰、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拉满了新春氛围感。

“在‘村晚’的舞台上,村民就是明星。大伙儿对家乡的热爱,就是‘村晚’的流量密码。”黔江区沙坝镇政府副镇长杜科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乡亲们发自内心的联欢交流,展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和美乡村新图景,营造喜庆祥和的春节氛围,让‘村晚’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打造特色乡村文旅IP,更好地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村晚”已从一时走向四季。2023年初,文化和旅游部下发文件,鼓励各地开展四季“村晚”活动,并确定春夏秋冬四季“村晚”主会场及示范展示点。据统计,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共举办2万余场,参与人次约1.3亿。今年,“村晚”再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村晚”热的背后,是一股接地气的文化创造力,是村民对乡村文艺的热切向往。形式多样的表现方式,展示出千村千面万种风貌。“村晚”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与群众喜闻乐见的乡土味、年味融合创新,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澎湃动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