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运动指南:每周150分钟可降低70%死亡风险
冠心病患者运动指南:每周150分钟可降低70%死亡风险
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通过增加身体活动和减少久坐时间,可以显著降低心源性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特别是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配合每天久坐时间小于7小时,可使死亡风险降低约70%。专家建议,冠心病患者应遵循身体活动指南,积极参与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以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
适合冠心病患者的运动类型
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应以有氧运动为主,配合适当的阻力运动和灵活性、协调性运动。
步行:步行是冠心病人最理想的运动方式之一,具有容易耐受、可控的运动强度,且不易引起损伤。
骑自行车:骑自行车能够锻炼心肺功能,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骑行强度和时间。
游泳:游泳是一项全身性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但需注意水温,避免过冷刺激血管。
慢跑:慢跑可提高心脏的耐力和代谢能力,但需注意控制速度和时间,做好热身准备。
太极拳: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有助于调节呼吸和身体的平衡,对冠心病人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运动强度与时间
运动强度:初始阶段,病人可选择轻度运动,如散步或慢跑10
15分钟,然后逐渐增加时间和强度。运动时最好能保持适度的心率,一般为最大心率的50%70%之间。最大心率可用220减去年龄来估算。运动时间:建议每周进行3
5次运动,每次2030分钟。可持续性或间歇性进行,每次最少10分钟。每周少于2次、每次低于10分钟的运动可能不足以产生促进与维持体能的效果。
运动注意事项
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可能导致血中儿茶酚胺增加,降低心室颤动阈,诱发心室颤动。因此,心绞痛发作3天之内和心肌梗塞后半年之内的病人应避免剧烈运动。
运动前不宜饱餐:进食后人体内血液供应需重新分配,流至胃肠帮助消化的血量增加,而心脏供血相对减少,易引起冠状动脉相对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心绞痛。
循序渐进:平时不运动者不要突然进行剧烈的运动,应从轻度运动开始,逐渐增加强度和时间。
适合衣着:运动时避免穿得太厚,以免影响散热、增加心率。心率增快会使心肌耗氧量增加。
运动后避免不良习惯:运动后避免马上洗热水澡和吸烟。全身浸在热水中会导致广泛血管扩张,使心脏供血相对减少;吸烟易使血中游离脂肪酸上升和释放儿茶酚胺,加上尼古丁的作用易诱发心脏意外。
监测身体状况:运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身体的反应,如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
案例分享
一项针对冠心病患者的研究发现,坚持规律运动的患者,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了30%,全因死亡率降低了20%。这充分说明了运动对冠心病患者的重要意义。
结语
冠心病患者在制定运动方案时,应充分考虑个人身体状况、运动能力和兴趣爱好。运动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专业运动教练,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运动过程中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通过合理的运动处方,冠心病病人可以改善心肌血液供应、提高心肺功能、降低血压和血脂,从而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