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岭南湿邪来袭,中医教你如何应对?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39:4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岭南湿邪来袭,中医教你如何应对?

岭南地区,湿气重,湿邪盛行,很多人深受其害,表现为头重如裹、肢体乏力等症状。中医专家齐世强提醒,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有效祛湿,如运动、煲汤、艾灸、拔罐等。你是否也在为湿邪困扰?试试这些中医小妙招吧!

01

岭南湿邪的特点

岭南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湿邪问题尤为突出。湿邪在中医理论中属于六淫之一,主要表现为头重如裹、肢体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岭南地区高温多雨,湿气较重,容易导致湿邪侵袭人体。因此,探讨如何应对岭南湿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02

中医理论中的湿邪

湿邪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感湿邪,另一方面是内生湿邪。外感湿邪:即从外感受湿邪,比如淋雨、涉水、洗头或游泳后未吹干头发、潮湿阴冷环境中工作等,都容易感受湿邪。内生湿邪:脏腑功能失调而体内产生的湿气。比如进食大量寒凉的食物、冷饮,损伤脾阳,脾气虚弱,运化功能减弱,则容易产生寒湿;再如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功能,也容易产生湿邪;又如思虑过度,脾气瘀滞,气滞水停,或烦躁易怒,肝木犯脾,脾失健运,也容易产生水湿。

03

岭南地区的祛湿方法

  1. 环境除湿:我们居住环境的湿气,也是不容忽视的。环境除湿,可以多开窗通风,保持房间内空气流动性,尽量让屋内接触阳光。如果接触不到阳光,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增加屋内热量或是放置除湿剂,有助于家庭潮湿环境的改善。但是需要注意,广东回南天时,雾气弥漫,应关闭门窗。一般来说,湿度是存在日变化的,早晚的湿度比较大,中午的湿度比较小,所以早晨和晚上尤其要注意关闭门窗。环境除湿,我们还可以学习古人焚香祛湿。古人常常通过燃烧具有特异香气艾或苍术、或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这个邪就包含一些蛇虫鼠蚁、一部分病邪,和一部分湿邪、瘴气。我们平时在室内,也可以通过焚一些香来除湿,香气能够疏通人体气机,有利于湿气的祛除,比较常见的有艾香、檀香、沉香、藿香、佩兰等。另外,相对大环境的湿,小环境的湿伤人更加隐蔽。比如:运动过后湿哒哒的衣服,雨后没有及时换下潮湿的衣服和鞋子,睡前洗澡没有吹干头发或者擦干身体等等,湿邪容易在这种时候不知不觉的侵入体内。所以,运动过后,洗澡后,或者不小心淋了雨,要及时换一身干爽的衣服、鞋子,千万别等它自然干,更不能在空调底下吹干。

  2. 运动祛湿:春季是阴雨多湿的季节,加上运动少,内外湿邪交困会导致脾不健运,四肢气血运行不畅,引发一系列的病症。适当的运动如跑步、健走、球类运动、瑜伽、太极等,有助促进气血循环,增加水液代谢,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3. 中医外治疗法:泡脚祛湿,中医有“中药洗脚,湿邪可祛”的说法。如果你的身体一直是湿冷的状态,那不妨每天是晚上睡觉前泡脚,让适当的温水浸泡过自己双脚的三阴交的地方,把自己泡得微微的出汗即可,湿随汗出,达到祛湿效果。艾灸祛湿,可以选足三里、中脘穴、关元穴、气海穴、肺俞穴、膏肓穴等几个祛湿要穴。这几个穴位功效不同,足三里、中脘可健运脾胃中焦,增加人体对水湿的消化吸收运转能力;关元、气海可以固本增元,补益肾气,增强人体排除水湿的能力;肺俞、膏肓穴可补肺阳,强卫气,可以增强人体对外界湿气的抵抗能力。拔火罐祛寒湿,火罐的适用范围广泛,常用于治疗痹证,如腰背肩臂痛、关节痛、肌肉劳损、瘀血等。《黄帝内经》中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拔火罐于风痹能祛风通络,散寒除湿;于寒痹温经散寒,祛风利湿;于湿痹利湿通络,祛风散寒;于热痹清热通络,祛风利湿。连游泳名将菲尔普斯也对拔罐的祛湿效果喜爱有加貌,是因为游泳运动员,长期的水中训练导致寒湿痹阻,经络气血瘀滞不通诱发疼痛,正是火罐疗法的适应症。但注意,拔火罐要在温暖的环境下进行,妊娠期女性以及高热、昏迷、抽搐、水肿、腹水、肿瘤患者不宜拔罐。操作前选择肌肉丰满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毛发多、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等均不适合拔罐,并且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选择大小适宜的罐。

  4. 药膳调理:淮山芡实薏米汤,材料:淮山20克、芡实15克、炒薏米30克、北芪15克、猪排骨150克。制法:先用水浸泡淮山,薏米用锅炒至微黄,排骨洗净斩件,芡实、北芪用清水洗净。将全部材料放进汤煲内,煲一个半小时,调味即可。功效:健脾益气、祛湿抗疲劳,适合脾虚湿重、精神不振、大便烂溏者。薏米赤小豆汤,材料:薏米30~50克、赤小豆30~50克。制法:薏米、赤小豆用清水洗净,放进汤煲内,煲一个小时,调味即可。功效:健脾、利湿,尤适宜湿久渐欲化热者饮用。清热祛湿汤,材料:土伏苓250克,赤小豆50克,粉葛2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制法:土伏苓去皮切段,将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功效:清热祛湿,适合湿郁化热者饮用。和中化湿汤,材料:木棉花30克,鸡蛋花30克,薏米30克,槐花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制法:木棉花、鸡蛋花、槐花、瘦肉、薏米、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功效:适合湿热脾虚者饮用。

04

案例分享

王阿姨前段时间饮食不慎后出现胃痛胃胀,常常因为胃部不适而失眠,女儿多次劝她去医院看看,王阿姨觉得只是普通的胃炎,没什么大问题就不去医院了。然而由于胃炎反复且长期失眠,王阿姨开始吃不下饭,睡不着觉,3个月瘦了10斤。女儿十分担心,终于劝说王阿姨来到脾胃病科门诊就诊。廖医生通过详细的问诊,发现王阿姨体质弱,脾胃虚,肝郁气滞,建议王阿姨长期服用中药治疗3个月。王阿姨听说中药需要每天煎煮,有点担心坚持不下去。于是,廖医生为王阿姨开具了膏方“安神开胃膏”帮她健脾调肝,补益心脾,助运消食。服用1个月后,王阿姨胃炎、失眠的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气色也跟着好了起来,体重也上来了。王阿姨表达感谢之余,表示还要带着家里老人一起过来看看!

05

专家建议

湿邪,作为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致病因素,临床中不仅要辨其寒热,更要辨其虚实,比如脾虚夹湿,既有脾气虚弱的一面,又有湿邪内生的一面,这时,不仅要祛湿,更重要的是,还要健脾益气;再如寒湿腰痛,不仅要祛湿,还要温阳散寒;又如肝胆湿热,不仅要祛湿,还要清肝热;再如湿邪化热,虽为湿热,若湿重热轻,则仍以祛湿为主,清热为辅,若重用清热祛湿之药,则病反不能除也。所以,以上祛湿的方法仅适用于湿邪为主或寒湿为主的病症,若为湿热证,则不宜使用。欲知自己为哪种类型的湿气,建议进行中医体质辨证或咨询执业中医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