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尔高原:三国交界7000米高峰,丝路古道见证文明交融
帕米尔高原:三国交界7000米高峰,丝路古道见证文明交融
帕米尔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的亚洲中部高原,横跨中国、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三国,是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兴都库什山和天山的交汇处。这片神秘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见证了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帕米尔高原,探寻它的自然奇观、历史文化与旅游魅力。
地理位置与自然特征
帕米尔高原总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主要山峰均在6000米以上。西部塔吉克斯坦境内主峰共产主义峰海拔7495米,列宁峰7134米。东西部差异显著。西帕米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都很大;纬向和经向山脉相互交错,地形复杂,具有高大山原的特点;河网密度大,切割深,夷平面遭受破坏严重。东帕米尔高原绝对高度较小,相对高度也较低,高原特征显著,谷地宽广。高原冰川广布,有1085条,面积8041平方千米。最长的费德钦科冰川长77千米。冰川湖泊众多,最大的喀拉湖面积383平方千米,最深236米。
中国境内的帕米尔高原是其东部,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喀什地区境内。东以木吉谷地和塔什库尔干谷地为界,与西昆仑山相邻,南邻喀喇昆仑山。北部呈北西一南东走向,南部呈北北西南南东走向。长260千米,宽50~100千米,由高原山地和高位山间盆地构成。山地海拔一般5000~5500米,山间盆地海拔3500~4200米,部分地段降至3200米。有红其拉甫、明铁盖等山隘,是古丝绸之路南下印度、西去阿富汗、伊朗的重要通道。已有中巴公路通过。
历史文化
帕米尔高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将其称为“波谜罗川”,记载了其险峻的地势和独特的自然景观。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行纪》中描述了帕米尔高原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称其为“世界上最难得的牧场”。
帕米尔高原在历史上曾属于多个古代文明和帝国。清朝时期,帕米尔高原全境属于中国所管辖,并按照自然地理状况,将帕米尔分为“八帕”。19世纪末,由于俄国和英国的争夺,帕米尔高原的部分地区被瓜分。1990年代塔吉克斯坦独立后,帕米尔高原的归属问题最终得到解决,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签订了边界协定,明确了两国边界。
旅游信息
帕米尔高原是古代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当时从塔里木盆地到高原上,要沿高原东缘的峡谷溯河而上,再翻越高原上的几条山脉,经过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口,道路十分艰险。现今,从塔里木盆地的第一大城市喀什乘汽车只需一天便可到达帕米尔高原上的塔什库尔干,可谓天险变通途。沿途可观赏高原东缘海拔7649米终年积雪的公格尔峰,海拔7530米的公格尔九别峰和海拔7509米的慕士塔格峰。
旅游贴士
1 上帕米尔高原必须办理边防证,如果参加旅行团可以由旅行社统一办理,个人也可以在喀什市公安局办理,周末不受理。个人办理需要开介绍信,或在居住地公安局办理。国外旅游者可凭有效旅行证件,从红其拉甫山口进入巴基斯坦旅行。
2 注意高原寒冷,天气变化快,海拔5000多米,最好带上氧气袋。
3 旅游季节在每年的5~9月份。
帕米尔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