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院长受贿超2亿暴露医疗腐败,14部委联合整治
两院长受贿超2亿暴露医疗腐败,14部委联合整治
两个案件引发的震动
近期,两起医院院长受贿案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人民医院原院长王茂生,利用职务便利为多家供应商在药品、耗材、医疗器械的采购以及工程建设等方面提供帮助,从中收受回扣,累计受贿达2亿余元。而海南省白沙县医疗集团原党委副书记、总院长郑银坤,则在医疗设备、耗材、药品采购和工程建设方面谋取利益,受贿1600余万元。
这两起案件不仅数额巨大,而且手法隐蔽,反映出医疗领域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王茂生通过代持房产、证券账户等方式掩盖受贿事实,甚至在房子里专设夹层藏赃款。郑银坤则利用职权为亲友谋利,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儿子采购商品。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医疗机构的公信力,侵蚀了群众的健康权益。
深层剖析:医疗腐败为何屡禁不止
这两起案件背后,折射出医疗系统内部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首先是权力过于集中。作为医院“一把手”,王茂生在人事任命、资金使用、医药采购等方面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决策权,而郑银坤则在医疗用品采购商、工程老板承揽项目方面具有决定性影响力。这种权力集中容易导致“一言堂”现象,为腐败行为提供了温床。
其次是监督机制缺失。虽然医院内部有相关制度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流于形式。正如广东省茂名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所言:“制度也不落实,就是‘一把手’说了算,那些程序都是走形式的。”这种情况下,即使有心人想要抵制腐败,也往往力不从心。
此外,医药采购等环节的不透明也为腐败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腐败分子与行贿人之间达成默契,以系统特殊性、行业“潜规则”掩盖权钱交易,在请托办事时含糊其辞,在贿赂数额上笼统模糊,故意互不挑明,其实彼此之间心知肚明、心照不宣、心领神会。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使得腐败行为更加隐蔽,也更难查处。
重拳出击:2024年医疗反腐新动向
面对医疗领域腐败问题,国家相关部门重拳出击,持续加大反腐力度。2024年,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等14部委联合发布《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将整治腐败、提升管理水平作为重点任务。
此次整治行动聚焦“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人员”,特别是“名院”“名医”等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同时,紧盯项目招采、目录编制、价格确定、项目申请、新药申报、回款结算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医药领域风险环节。此外,还加大对涉医网络直播带货、信息内容、传播秩序等的监管力度,重点打击违规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等广告,以及散播涉医谣言等违法违规行为。
长效机制:如何根治医疗腐败
要从根本上解决医疗领域腐败问题,必须建立长效机制。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正如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纪检监察与法律合规部主任娄丹所言,目前医疗机构的合规管理呈现出分散的点状,需要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同时,要强化法治化、常态化反腐,不能仅靠专项整治,而是要“久久为功,不断持续”。
其次,要推进医药领域改革,简化医药流通环节,提高透明度。盈科广州医药法律事务部副主任张波建议,如果能够让医药流通环节更简单,那么腐败滋生的空间就更小。此外,还要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结语:为了人民健康
医疗反腐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人民健康。正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所强调的,要严查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着重抓好医药、工程建设和招投标等领域系统整治。通过持续不断的反腐行动,我们有理由相信,医疗环境将越来越清朗,群众就医负担将进一步减轻,医生的职业尊严也将得到更好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