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年前商王田猎记:嵌绿松石甲骨刻辞的发现与解读
3000年前商王田猎记:嵌绿松石甲骨刻辞的发现与解读
三千多年前,商王带领军队浩浩荡荡去召塞巡视,他们进入麦山山麓,捕获到了一只大野牛。商王非常高兴,对下属官员亚进行了赏赐。这一幕,并非虚构,而是真实地被记录在商王的“日记”里。
这是嵌绿松石甲骨刻辞骨柶,一块用野牛肋骨制成的骨柶,上端尖锐,下端残缺,残存有一行刻辞,能够识别的共15个字,记录了商王的这一次田猎:"壬午,王迍于召,延田于麦麓,获兕,亚赐。"
打猎在商代被称作"田猎",田猎不只是打猎,规模堪比军事演习、作战训练。因为商王田猎时,不仅有臣子随行,还会带上军队。野牛体形巨大,难于捕获,这次田猎,可谓收获满满!
爱记录生活的商王,为了纪念这次田猎,便将此事刻在了自己的"日记"——被捕获的野牛的肋骨上。
同时,镶嵌上珍贵的绿松石,不仅彰显王权,还使得整片甲骨非常华美。在全国的博物馆中,在文字上镶嵌绿松石的甲骨,非常罕见。
商代王室为了占卜和记事,在龟甲、兽骨上契刻文字,这就是我们熟知的甲骨文,还设有专门的卜官和看守,管理这些商代"国家档案"。
商王有多喜欢田猎?出土的"狩猎骨柶"有5000多片!商代"国家档案"中,专门刻写商王及贵族打猎的记事刻辞,被学术界命名为"狩猎骨柶"。
说到狩猎骨柶,不得不提比嵌绿松石甲骨刻辞骨柶出土早了100多年的宰丰骨匕。
△左为嵌绿松石甲骨刻辞骨柶,2005年出土。右为宰丰骨匕,1899年左右出土。
商代末年,商王到边塞巡游打猎,在麦山捕获了一只体形巨大的野牛,就把野牛的肋骨赏赐给跟随打猎的群臣,此次田猎被大臣宰丰记录下来,刻写在野牛的肋骨上,正面刻字,背面雕刻了精细的四层纹饰。
这块野牛肋骨便是宰丰骨匕,不同于嵌绿松石甲骨刻辞骨柶,宰丰骨匕正面的刻字,没有镶嵌绿松石,仅在背面的纹饰间,镶嵌了绿松石,且大多脱落,仅有少量残存。
△宰丰骨匕的正反面,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除了这两件,至今出土的商代"狩猎骨柶"还有5000多片,这都印证了历代商王对田猎的热衷,以及田猎活动在商代的重要地位。
铜镶玉、骨镶玉、金镶玉,"镶玉"工艺,古已有之。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原大地的贾湖先民就开始制作、使用绿松石。到了距今约4000年的夏朝,绿松石开始被镶嵌在青铜片上,"铜镶玉"——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专家推测是夏朝时佩戴在衣服上代表主人身份的礼器。
△文博日历丨神仙工艺!这些青绿玉石镶嵌3500年未曾脱落
到了商周时期,绿松石应用工艺就非常流行了,殷墟出土的很多青铜器上都有"铜镶玉",但在兽骨上镶嵌绿松石的"骨镶玉"仍比较少见。
△左为嵌绿松石甲骨刻辞骨柶。右为镶嵌有绿松石的玉援铜内戈。
时至今日,在各类材质上镶嵌玉的工艺仍广泛应用,最为我们熟知的便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所采用的样式"金镶玉"。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
古人的智慧,传承数千年,仍熠熠生辉。此刻,我们写出的横竖撇捺,曾经,被商人刻在骨头上,镶嵌玉的工艺,也随之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本文原文来自cnhub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