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隐血检查,守护你的肠道健康
大便隐血检查,守护你的肠道健康
大便隐血检查是一种简单、无创且经济的医学检查方法,主要用于检测粪便中是否含有肉眼不可见的微量血液。这项检查对于早期发现消化道出血,尤其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胃癌、大肠癌、息肉、腺瘤)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大便隐血检查?
大便隐血检查,又称为粪便潜血检查或便潜血试验,是一种用来检测粪便中是否含有肉眼不可见的微量血液的医学检查方法。这项检查对于早期发现消化道出血,尤其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胃癌、大肠癌、息肉、腺瘤)具有重要意义。
检查意义
- 消化道癌症早期筛查:消化道癌症早期,有20%的患者可出现潜血试验阳性,晚期病人的潜血阳性率可达到90%以上,并且可呈持续性阳性。
- 消化道出血和溃疡的诊断: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病人粪便潜血试验多为阳性,或呈现间断性阳性。
- 其他疾病:可导致粪便中出现较多红细胞的疾病,如痢疾、直肠息肉、痔疮出血等也会导致潜血试验阳性反应。
检测方法
- 免疫法:将血红蛋白(转铁蛋白)作为抗原,与试纸上预置的抗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抗体发生免疫反应,以判断是否存在出血的单克隆胶体金技术。
- 化学法: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有类似过氧化物酶的作用,具有弱过氧化物酶活动,能催化过氧化物氢,放出新生态氧,将无色的受体氧化为显色的物质。
注意事项
- 在检查前3天应避免食用含有血及铁质的食物,如红肉、内脏、猪血、鸭血、鸡血,富含过氧化酶的食物如甘蓝、花菜类等,此外阿斯匹林类的药物及维生素C也应暂时停止服用,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结果解读
- 阴性结果:如果大便样本中未检测到血液,则大便潜血试验结果为阴性。如果您有患结肠癌的一般风险,则医生可能建议您每年重复一次检查。
- 阳性结果:如果大便样本中检测到血液,则大便潜血试验结果为阳性。您可能需要进行其他检查(例如结肠镜检查)才能确定出血的根源。
真实案例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和《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的通知。通知的附件中,还介绍了肺癌和结直肠癌这两类我国常见癌症的发病情况、主要危险因素、高风险人群、筛查方法等诸多信息,尤其是涉及癌症的一线筛查方法,官方给出的指导建议非常实用。
《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指出,2022年我国新发结直肠癌51.71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0.7%;我国结直肠癌死亡病例24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9.3%。总体上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虽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如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显著提高。结直肠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饮酒、吸烟、肥胖、糖尿病、炎症性肠病及结直肠癌家族史等。
结直肠癌推荐筛查方法为结肠镜检查(即肠镜)。不耐受或不依从一线筛查方法者,可选择免疫法或化学法的大便潜血检测、乙状结肠镜、结肠CT成像、多靶点粪便DNA检测等替代方法。
筛查频率:常规筛查每5~10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即可,无病变检出者,结肠镜复查间隔可为10年;每年进行1次大便潜血检查。
结语
总之,大便潜血检查是一种简单、无创且经济的检查方法,对于消化道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如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建议咨询医疗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