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创新交通管控:杭瑞高速长下坡事故率大幅下降
保山市创新交通管控:杭瑞高速长下坡事故率大幅下降
保山市杭瑞高速公路保龙段全长73.831公里,横跨怒江大峡谷,穿越高黎贡山,桥隧占比达49.3%,是国内按94建设标准建设的最后一条高速公路。其中,32公里长下坡路段海拔落差高达1260米,最大纵坡度5.7%,交通安全管理难度极大。面对这一挑战,保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创新推出一系列交通管控措施,构建了山岭高速公路长下坡事故防控新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主动警务模式:资源整合与科技应用
保龙高速公路交巡警二大队现有民警10人、辅警24人,警力严重不足。为此,大队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勤务,积极破解难题。大队党支部联合隆阳管理分处党总支、管理处监控中心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活动,以党建促联动,共保高速安畅。同时,整合推行“大警组”模式,分为1个综合警组和N个路面警组,形成坡头、路中、谷底遥相呼应的管控格局。
在线上线下协同巡查方面,视频巡查岗利用沿线42套高空球机和75套卡口设备进行高密度视频巡查,第一时间向路面警组下达指令,基本实现通行状况“尽收眼底”、路面警情“了然于心”。去年以来,提前发现处置各类险情1.6万余起、帮助故障车排险4800多辆。
分级管控措施:坡顶、坡中、坡底的精准施策
针对长下坡路段的特点,保山交警实施分级管控措施。在坡顶,依托货车必经的黄草坝和腾冲服务区设置4套交通安全提示系统,设立执勤点24小时值守督促货车检车加水。在坡中,将32公里长下坡路段设为4个特管区,分类分段设置醒目的提示标志牌。在坡底,针对潞江服务区和怒江特大桥均位于长下坡底部的实际情况,及时将下陷式7号自救匝道迁建至服务区前端,并将加油站原址改建为2385平方米货车降温区,自2022年10月改建使用以来,已救助1250余辆失控自燃车辆。
科技创新应用:智能化监控与预警系统
保山交警瞄准高速路长下坡“限车速、降温度、控车距”3个关键要素,创新应用科技手段。设置72路AI事件监控摄像头,实现拥堵、交通事件等异常情况的自动分析、检测、识别、报警功能,已成功预警2.1万多件。同时,建设了6套自救消防水箱,与科技公司联合研发“轮毂温度监测仪”,让轮毂温度在达到设定阈值后及时报警提示。
显著成效:交通事故大幅下降
通过主动研判、主动预防、主动管控和主动服务“四位一体”的主动警务模式,“一路三方”共同努力将事故防控措施前移,让警务效能效率和交通安全态势实现“双质变”。与2017年、2018年相比,近2年自燃车辆减少248辆、冲向自救匝道车辆减少82辆,同比分别下降381.8%、160.7%。2019年、2023年更是实现了“零死亡”的目标。
保山市杭瑞高速长下坡交通管控新举措,不仅显著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还为全国其他类似路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通过持续创新和不懈努力,保山市在保障高速公路长下坡路段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值得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