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每两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有高血糖风险,这份《血糖管理避坑指南》请收好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26:5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每两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有高血糖风险,这份《血糖管理避坑指南》请收好

最新研究显示,我国约50.1%的成年人正处于糖尿病前期,这意味着每两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面临高血糖风险。更令人担忧的是,从80年代至今,糖尿病发病率已飙升17倍。如何有效管理血糖,预防糖尿病?徐州京阜心血管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黄效生为我们带来了一份实用的血糖管理指南。

目前,全国每天新增3000例糖尿病患者,每年新增病例高达120万。从80年代的0.67%升高到2010年的11.6%,糖尿病发病率在短短30年间增长了17倍(数据来源:科普中国)。

血糖正常值范围及异常危害

按照标准,空腹血糖应在3.9-6.1mmol/L之间,餐后血糖(餐后两小时)应在7.8mmol/L以下。当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11.1mmol/L时,可诊断为糖尿病。而空腹血糖在6.1-7.0mmol/L,餐后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则属于糖尿病前期。

低血糖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其症状包括心跳加快、心慌手抖、面色苍白、饥饿感、畏寒等。严重时可导致脑组织损伤,表现为思想不集中、烦躁、嗜睡甚至昏迷。一旦出现昏迷,应立即拨打120求助,切勿喂食糖水,以免造成窒息。

低血糖发作时的应对措施

普通人血糖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3.9mmol/L时会出现低血糖症状。普通人可通过摄入15克糖(如三颗水果糖、三块方糖、两茶匙蜂蜜或150毫升含糖可乐)来缓解症状,10-15分钟后症状即可改善。糖尿病患者若症状未缓解,可再次测血糖,如仍低于3.9mmol/L,可再次补充糖分。

血糖检测注意事项

对于无糖尿病史且无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建议每年体检时检测血糖,包括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能客观反映三个月平均血糖水平,若高于正常值,需进一步做糖耐量和胰岛素释放试验。

糖尿病患者则应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调整检测频率:控制良好者可每三个月复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一般者需每周自测几次血糖;控制不佳者可能需要每天多次检测。

运动中避免低血糖的建议

  1. 避免餐后立即运动,建议餐后30分钟至1小时再开始运动。
  2. 不要空腹运动,因为空腹血糖较低,运动易引发低血糖。
  3.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后不宜立即运动,建议1小时后再进行运动,且注射部位最好选择脐周。

糖尿病高风险人群

  1. 肥胖人群:易出现高胰岛素血症
  2. 长期缺乏运动者
  3.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4. 代谢综合征患者
  5. 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
  6. 工作压力大、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的人
  7. 出生时体重超过4公斤的个体

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建议

妊娠期激素水平较高,易发生高血糖。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建议:

  1. 控制碳水化合物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2. 保持科学有氧运动
  3. 至少每年检测一次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通过早期筛查和及时干预,可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血糖管理小贴士

  • 甜食不一定含糖,不甜也可能含糖
  • 碳水化合物会转化为葡萄糖
  • 无糖食品不一定不升糖
  • 无蔗糖不等于无糖
  • 100克食物或100毫升饮料中糖含量小于0.5g才能称为无糖食品
  • 控制低血糖的效果优先级:葡萄糖=果糖>巧克力>碳水化合物
  • 饮食摄入23字口诀:控制碳水、宜粗不宜细、宜干不宜湿、多吃粗纤维、少食多餐

通过科学的血糖管理,我们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降低低血糖风险,保持身体健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