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按摩减肥:传统手法与科学依据相结合
腹部按摩减肥:传统手法与科学依据相结合
如今,人们出门时有车辆代步,吃饭时有外卖送上门,再加上经常久坐,日常活动量严重不足,能量摄入远大于消耗,导致过多的能量转化为脂肪。脂肪存在于疏松结缔组织的脂肪细胞中,而腹部疏松结缔组织分布广泛,脂肪细胞较多,因而容易囤积脂肪。如何才能“瘦腹”呢?
中医认为,腹部不仅有重要的消化器官,也是多条经络的汇聚点,其状态直接影响人的精、气、神和体质。清末名医张聿青指出,形体丰者多湿多痰。脾胃功能受损,难以运化过食的肥甘厚腻,使津液代谢异常,成痰成湿,发为肥胖。
想要改善腹部肥胖,大家不妨尝试腹部按摩。其中,摩腹具有健脾和胃、祛浊利湿的作用;揉腹具有理气健脾、祛湿化浊的作用。摩腹与揉腹结合运用,脾气得健,湿无以生,在改善腹部脂肪堆积方面有明显效果。
腹部按摩四步法
第一步:准备工作
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用温水洗净双手,保持手部温热。
第二步:穴位点按
中脘穴:该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点按该穴可健脾益气、降气化痰、安神。用拇指指腹点按1~2分钟即可。
关元穴:该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关元穴也是保健要穴,点按该穴可补元气、提中气,助脾运化水湿,同时具有强壮身体的作用。用食指和中指指腹点按1~2分钟即可。
气海穴:该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气海穴是保健要穴,点按该穴可补元气、行气散滞、强壮身体。用食指和中指指腹点按1~2分钟后,由气海穴沿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向上推至中脘穴附近,力度以腹部轻微凹陷为宜。
大横穴:该穴位于腹部,脐中旁开4寸处,左右各一穴。点按该穴可健脾益胃、利湿止泻,缓解腹痛、腹泻、便秘等病症。用双手拇指指腹点按1~2分钟即可。
天枢穴:该穴位于腹部,脐中旁开2寸处,左右各一穴。点按该穴可理气燥湿、散结止痛、健脾益气。用双手拇指指腹点按1~2分钟后,由左右天枢穴分别向外拨约3个横指的距离,力度以腹部轻微凹陷为宜。
第三步:掌摩腹部
将双手手掌搓热,叠掌,掌心置于腹部,腕关节自然弯曲,前臂发力带动手掌,以肚脐为中心向外画圈,逐渐扩大圆圈的直径至全腹部。摩腹35分钟,频率以3050次/分为佳,操作力度以腹部略微凹陷为宜。
第四步:单掌揉腹
右手手掌以虚掌扣于腹部,按照右手手腕、小鱼际、小指外侧、小指指端、无名指指端、中指指端、食指指端、大拇指外侧的顺序交替施力按压,并在腹部沿顺时针循环揉动。揉腹35分钟,频率以1530次/分为佳,操作力度以腹部略微凹陷为宜。
以上过程,每天进行1次,一周进行6次,可以帮助调节脾胃功能,祛湿化浊。
腹部按摩的科学依据
揉腹养生已有数千年历史,正所谓“揉腹不断,百病不犯”。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于《枕上记》中记载“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晋代医家葛洪也在《抱朴子》中也提倡“若要衍生,肠胃要清”的养生理论。
从古至今,众多医家崇尚揉腹养生,同时现代临床实践也表明,以按摩腹部为主的脏腑按摩疗法,对许多顽固性疾病,如肺心病、高血压、慢性肝炎等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所以,科学认识揉腹养生,正确掌握揉腹方法,对于延年益寿尤为重要。
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一种独特疗法,揉腹按摩法是通过运用揉、按、推、拿等手法作用于人体的腹部,以达到诊疗和保健的目的。
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乃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犹如人体脏腑的“集装箱”,其中包含了脾、胃、肝、胆、肾、膀胱、小肠与大肠等脏腑。腹部有七条重要经络通过,包括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和任脉,以及人体唯一的横向经脉即带脉。
正是由于腹部为重要脏器所居之地,同时众多经络穿行于此,使得腹部成为气血升降的枢纽所在,故慢性病可通过揉按腹部辅助治疗。
此外,中医还认为“背为阳,腹为阴”,故腹部易受寒邪侵袭,如若腹部经络不通或遇冷受寒则会影响脏腑功能,此时也可通过揉按腹部以起到改善作用。
腹部按揉,有以下养生作用:
- 升清降浊,消除便秘:揉腹可促进肠胃蠕动,消除便秘。脾胃乃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只有升清降浊才能气化正常。可于清晨醒来之际,在床上推推肚子,用手指、手掌、拳头皆可,由心窝向下推到小腹,或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推揉肚子。有人一推就会打嗝放屁,表明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效果最好。有人则会腹中水声汩汩,推动时还有些疼痛,这是“浊气裹水”,揉腹时推动了腹中沉积多日的浊水。这种湿浊如果不尽早排出,循经上头则会出现头痛眩晕,滞塞毛孔则可导致皮炎湿疹,遇肝火则化痰,逢脾虚则腹泻,遗患无穷,必须及早清除。通过找到阻滞点或疼痛点,采用点揉方式,或以其为中心掌跟按揉,缓慢将它推散揉开,需要注意力度适中,不要太大,以避免伤及内脏。
现代医学也证明,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大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的功能,促进胃肠等脏器分泌功能活跃,从而提高消化、吸收及排泄功能,达到预防、消除便秘的目的。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按摩方向不同,效果也不同。中医认为实证应顺时针揉按,虚证则应逆时针揉按。比如舌苔发黄、较厚,同时伴有口臭、便秘等症状时,则为实证,应顺时针按摩。西医解剖学认为,便秘应采用顺时针揉按,这是由于大肠的开端位于我们身体的右下腹,终点则位于左下腹,如果想把大肠内粪便往外推,就得采用顺时针推揉,从开端往出口推,而上下左右随便揉就起不到效果了。此外,如若严重及长期顽固性便秘,则还需要改善饮食、加强运动,甚至辅以适当的缓泻药物来系统地对其进行干预。
脾得健运,有助减肥:同时,坚持推揉腹部还有助于减肥。中医经络学认为,腹部是多条阴经聚集之处,阴属寒,寒则凝,寒凝容易使有形物质诸如脂肪凝结堆积,脂肪堆积于腹部,干扰经脉气血运行。此外,大腹属脾,许多人肥胖皆因脾失健运,寒湿堆积、气血阻滞所致,可通过推揉腹部,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气血,使多余脂肪分解。从西医学理论来看,经常揉按腹部,可刺激末梢神经,促使腹壁毛细血管通畅,使得腹部脂肪被消耗掉。一般可采用以肚脐为中心旋摩揉按,或从上往下推揉,推揉过程中力度适中,并注意腹部有无异样。宜根据经络来推揉,如果对经络不熟悉,可按经络走向操作即可。或者两手叠放,以掌跟按揉的方式进行。
舒缓情绪,有益睡眠:揉按腹部还有利于保持精神愉悦,促进睡眠。“胃不和则卧不安”,患有胃病的人常伴有睡眠质量不佳、入睡困难等睡眠障碍。如果深受失眠困扰,则可于每晚睡觉之前,双手搓热,放于腹部,以顺、逆时针方向,轻揉腹部,力度以微微发热为佳。揉按肚子能平熄肝火,疏肝解郁,使人心平气和,血脉流通,每天睡前按摩腹部,能够舒缓放松精神,从而更好地进入睡眠状态。此外,经常按揉腹部,还可有效防止胃酸分泌过多,并能预防胃溃疡、慢性肝炎等疾病的发生。可在每天早、中、晚饭后各揉腹1次,每次5分钟即可,以起到辅助治疗溃疡等疾病的效果。
注意事项
虽然推揉腹部益处多多,但仍需要注意几点。
首先强调揉腹时动作柔缓,保持呼吸匀畅,切忌闭气着力,同时推揉前应排空膀胱,不宜在过饱或者过饥、极度疲劳、精神紧张等状态下进行,应保持身心平稳。
其次,注意妊娠期妇女禁止揉腹,若正值女子月经期则一般可轻揉,但要特别注意不可受凉。
第三,患有腹内恶性肿瘤或是胃肠穿孔、内脏出血和腹膜炎等急腹症病人,绝对禁止揉腹。
揉按时,出现腹内温热感、饥饿感,或者伴有肠鸣音、排气等现象,属于正常反应,不必过于担心,仍可继续进行。
结语
《黄帝内经》中记载:“腹部按揉,养生一诀”。孙思邈也说:“腹宜常摩,可祛百病”。揉腹养生贵在持之以恒,坚持科学揉按腹部。长此以往,可通和上下,调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脏腑,驱外感之诸邪,消内生之百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推揉腹部的操作方法简单易行,是自我养生保健的最好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