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朱元璋大力推广春联,从此成为春节必备习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朱元璋大力推广春联,从此成为春节必备习俗

引用
公众号
8
来源
1.
https://news.qq.com/rain/a/20240210A05UPP00
2.
https://www.sohu.com/a/802740626_121629413
3.
https://www.jntimes.cn/jnwm/202402/t20240207_8208867.shtml
4.
http://www.daj.suzhou.gov.cn/detail/139617.html
5.
https://duilian.haoshiwen.org/view.php?aid=2583
6.
https://news.hubeidaily.net/pc/c_3517971.html
7.
http://www.lzwenhuawang.com/show-26-1641-1.html
8.
https://hxdsb.fjdaily.com/pc/con/202402/01/content_341048.html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诗描绘了春节时家家户户更换春联的热闹景象。春联,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传统习俗,其普及和推广离不开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大力推动。让我们一起走进朱元璋与春联的故事,感受这段历史佳话。

01

春联的前世今生

春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的桃符。桃符是用桃木板制成,大约三寸宽,六寸长,上面刻有神荼和郁垒两位门神的名字,用以驱邪避凶。这种风俗从周朝一直延续到唐朝。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皇帝孟昶首次将对联写在桃符上,开创了春联的先河。孟昶的这一创举,为春联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02

朱元璋的春联情缘

朱元璋,这位从乞丐到皇帝的传奇人物,对春联有着特殊的感情。据《簪云楼杂说》记载,洪武年初,朱元璋突发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为了检查大家的执行情况,朱元璋还特意在第二天微服巡查。

在巡查的路上,朱元璋看到一户人家门上居然一片空白,命人盘问,才得知,这位苗姓户主是个阉猪的,因为不认字,再加上工作匆忙,没来得及请先生书写。朱元璋也表示理解,于是亲自操刀,给他写了一副非常贴切的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这副对联以阉猪为题材,写得非常形象逼真,风趣幽默,很有气势,也借题抒发了朱元璋打江山建帝业的豪情惬意。

第二天老朱回宫又路过这里,发现这位苗姓人家还是没贴,在此命人过去盘问,下人来报:陛下御笔,不敢张贴,已经挂于中堂,早晚供奉。朱元璋转怒为喜,于是赐银三十两,以资助子孙读书。

朱元璋不仅要求百姓贴春联,自己也身体力行。据记载,他亲自为学士陶安题写春联:“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这副对联对仗工整,平仄谐和,展现了朱元璋的文学才华。

03

春联文化的深远影响

朱元璋的大力推广,使得春联从宫廷士大夫阶层迅速普及到民间,成为春节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春联的普及,不仅丰富了春节的节日氛围,也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春联文化的影响深远,它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祈福迎祥的美好愿望。每年春节,家家户户贴上红红的春联,不仅是为了辞旧迎新,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寄托。

如今,春联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在海外华人社区,贴春联、写春联的习俗依然盛行,成为连接海外华人与祖国文化的重要纽带。

朱元璋推广春联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佳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生动写照。春联,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传统习俗,将继续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