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玫瑰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讨会倒计时:专家齐聚共话产业未来
阳光玫瑰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讨会倒计时:专家齐聚共话产业未来
随着第十七届全国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与经验研讨会的临近,阳光玫瑰葡萄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阳光玫瑰葡萄种植规模的迅速扩大,病虫害防治已成为影响其品质和产量的关键因素。如何在保障果品安全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葡萄种植者和科研人员共同面临的挑战。
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实践
在四川省西昌市裕隆回族乡兴安村的千亩葡萄基地里,高品质的阳光玫瑰葡萄正迎来丰收季。然而,这片生机勃勃的果园也曾面临病虫害的威胁。基地负责人周亚伦介绍,雨水多发时,白粉病和红蜘蛛等病虫害的发生会显著加重。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不仅容易产生抗药性,还会增加生产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
幸运的是,今年该基地得到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胡容平团队的技术支持。团队依托“水果创新团队”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中试熟化”项目,与西昌学院兰建彬副教授共同建立了“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控示范基地”。通过推行绿色防控、减药增效的绿色生产理念,基地成功克服了病虫害的困扰。
以防治红蜘蛛为例,基地采用了释放捕食螨的生物防治方法。捕食螨是一种专门捕食害螨的有益螨类,能够主动捕食红蜘蛛,有效控制虫害。通过在关键时期释放捕食螨,基地全年减少了2次化学农药的使用。此外,对于果实蝇等常见病害,基地还采用了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如使用诱蝇板、诱捕器和喷施球孢白僵菌等。
绿色防控技术的科学体系
绿色防控技术并非单一的防治方法,而是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2024年园艺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为例,我们可以看到绿色防控技术的多样性和科学性。
方案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生态调控、健康栽培、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措施,实现病虫害的有效控制。例如,在生态调控方面,可以通过种植功能植物和储蓄植物,吸引天敌控制害虫数量;在生物防治方面,可以施用绿僵菌、白僵菌等生物制剂,或释放小花蝽、捕食螨等天敌昆虫;在理化诱控方面,可以使用防虫网、地膜覆盖和性信息素诱捕器等物理方法。
研讨会的意义与展望
第十七届全国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与经验研讨会将于近期召开,会议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葡萄病虫害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主办。来自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各岗位、各综合试验站植保人员、示范县技术人员和科技用户,以及全国葡萄产区的专家及技术人员近300人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葡萄病虫害防治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不仅为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优质葡萄果品生产与果品市场对接搭建了平台。随着绿色防控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创新,阳光玫瑰葡萄产业必将迎来更加可持续和高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