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诞辰纪念日:诗词里的奋斗精神
毛泽东诞辰纪念日:诗词里的奋斗精神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是毛泽东在《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的名句,展现了他特有的时间观和奋斗精神。今天,在毛泽东诞辰纪念日,让我们重读他的经典诗词,感受那份独特的奋斗精神。
青年时期的壮志豪情
1925年,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讲习所时,重游长沙橘子洲头,回忆自己青年时在长沙求学的经历,写下这首热情的《沁园春》。那时,20多岁的毛泽东关心时事,和蔡和森等人组织了新民学会,致力于为中国寻找出路。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青年毛泽东心境的写照,他们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忧国忧民,至今仍激励着无数青年,奋发向前。
革命战争时期的坚韧不拔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曙光在前,胜利在望,心潮澎湃的毛泽东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仅用56个字,便高度概括了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通过生动典型的事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诗展现了红军战士面对艰难险阻时的从容和坚定。五岭山脉的逶迤、乌蒙山的磅礴,在红军眼中不过是细浪和泥丸。金沙江的惊涛骇浪、大渡河的铁索寒光,都被红军一一征服。最后,岷山的千里雪景,成为了胜利的象征,三军过后尽开颜。
建国初期的豪迈气概
1949年,人民解放军渡江占领了南京,欢欣鼓舞的毛泽东写下这首《七律》。全诗开头异峰突起,气魄不凡,有如泰山压顶,雷霆万钧。“雄师”两字生动地刻画出强大的解放军威武雄壮锐不可当的英姿。“过大江”三字生动地描述了解放军强渡长江那种排山倒海的英雄气概和浩浩荡荡的生动场面。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诗揭示了自然界四季变化,运行不息,天地万物新陈代谢永不休止的真理。
晚年时期的紧迫感与必胜信念
1963年,毛泽东创作了《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以“小小寰球”起笔,气势恢宏,境界壮阔。在浩瀚无垠的茫茫宇宙中,地球不过是一个小而又小的行星而已。这种化大为小的空间压缩,显示了作者在青年时期就有雄伟的气魄和包容日月星辰的寥廓胸怀。地球尚且小,那么几个碰壁的苍蝇就更加渺小了,微不足道。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则点明这场论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事关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势在必争,不能坐待历史作出结论,而必须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争取时间,以加速世界革命的历史进程。
毛泽东的诗词,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他革命生涯的真实写照。从青年时期的壮志豪情,到革命战争时期的坚韧不拔,再到建国初期的豪迈气概,最后到晚年时期的紧迫感与必胜信念,毛泽东的奋斗精神贯穿始终。在新时代,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