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金朝衰亡的最后三年:不管金哀宗怎么努力,终究是无力回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金朝衰亡的最后三年:不管金哀宗怎么努力,终究是无力回天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SH684DC05566SDO.html

金朝末代皇帝完颜守绪在位期间,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抗争。他对外求和、对内改革、积极备战,一度扭转了金朝的颓势。然而,在蒙古和南宋的双重夹击下,金朝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完颜守绪的悲剧性结局,为这段历史增添了一抹悲壮的色彩。

“历史循环往复,国分合次第何其之多,而王道不废,岂所谓‘亡秦者秦也’乎?”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诸侯纷争,群雄割据,朝代更迭,几乎成为一件寻常之事。

而对于那些身处乱世,命逢艰难的君主而言,亡国之耻,又岂是轻言可道?金哀宗完颜守绪,金朝的末代皇帝,面对四面楚歌的危局,化身修炼千年后归来的大魔头,以一人之力硬抗蒙古铁骑数年之久。

终因国小民弱,寡不敌众,带病东躲西藏,还国土于故里,自尽殉国。那么,金末这位悲剧式亡国君主,又为何会沦落至此田地?他究竟做出了哪些努力,想要挽救这已经名存实亡的王朝?而他最终选择归隐山林,又是否值得敬佩与歌颂?一帝一朝,至此落幕,真实的历史,永远值得铭记。

完颜守绪之前的金朝,内忧外患,四面楚歌

在这漫长岁月里,朝代更替,新的王朝崛起,旧的王朝衰落,不绝如缕。那么,在金朝亡国之前,它又经历了哪些波澜壮阔的历史?哀宗继位之时,又面临着怎样的困境?这一切的起因,又该从何说起?

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灭辽朝、北宋,一时间国力强盛,疆土辽阔。金太宗时期推行“大安和亲”政策,鼓励汉族武将入主中央。这样,金朝的国力达到鼎盛,对南宋形成巨大压力。当时的金朝,可谓是气吞山河,捉襟见肘。

然而好景不长,在金章宗统治后期,朝政日趋腐败,后宫专权,内忧外患渐起。章宗及其宠妃徒单氏政策失当,导致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军事上屡战屡败,不断失地;政治上用人唯亲,政风懈怠。这一切都为金朝未来的覆灭埋下了隐患。

西夏不断遭到蒙古族侵扰,求助无门后附庸蒙古反噬金朝。东北辽地也发生叛乱,局势危如累卵。金宣宗想要开疆扩土来填补北方损失,反攻南宋却失败收场,同时也切断了铸市之地,金朝财政收入一落千丈。此时的金朝,北方边疆叛乱不断、南方敌国虎视眈眈、国库空虚,可谓是山穷水尽,危机四伏。

在政治经济军事多方面打击下,金朝积重难返,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地步。这一切,都为哀宗日后接手这破烂不堪的江山埋下了隐患。1233年农历正月初一,年仅22岁的完颜守绪继承大统,成为金朝末代皇帝。

面对来势汹汹的蒙古铁骑和虎视眈眈的南宋,面对四面楚歌、内忧外患的局面,年轻的君主该何去何从?要知道,即使是资深的统治者也未必能应对这样的困境,更何况一个刚刚登上帝位的皇帝。

完颜守绪励精图治,奋力挽救危局

面对山穷水尽的局面,许多君主可能会选择投降或是放弃抵抗,任人宰割。然而金哀宗完颜守绪并没有这样做。当这危局千钧一发之时,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努力抵抗,为金朝争取最后一线生机。

这位年轻的君主一心想要解决边患,重拾中原失地。然而要达成这个目标并非易事。哀宗继位时,蒙古军队已经日益强大,在速不台领导下,铁骑所向披靡。而南宋此时国力强盛,有志复仇,时刻监视着北方动向。金国要在南北夹击中自保已然不易,要收复失地就更是难上加难。

但哀宗没有放弃希望。继位后第二年,他派出使者向宿敌南宋求和,停止南方战事,暂时解除部分南线压力。这样金军可以集中兵力北上,全力对抗蒙古。同时与西夏结成盟友,联手对付蒙古,互相牵制。甚至派出亲王完颜兀术出使蒙古,积极借道蒙地出使南宋,希望能在外交上孤立蒙古。

通过暂时停战求和,哀宗为金国赢得了喘息之机。此后,他大刀阔斧地进行内政改革,革除朝中腐败,任用贤能,鼓励耕作,发展农业生产。同时扩充军备,积极备战。由于哀宗政治清明,深得民心,一时间军民齐心,金国出现复兴迹象。

这一系列决策取得了成效。在重用的大臣完颜陈和尚带领下,金军在野狐岭之战大破蒙古军数千人,一举夺回汉地和河东之地,为日后金蒙决战赢得战略主动。这场胜利极大鼓舞了金军士气,使得金国局势出现明显好转。

然而这一切都像昙花一现般转瞬即逝。1233年6月,蒙古大军追至汴京城下,全面反击开始,三峰山之战爆发。完颜守绪奋勇抵抗,与蒙古血战90昼夜。在最后关头,他向南宋求援,希望联手对抗蒙古。可几日后,南宋军的到来并没有为金国送来援军,而是源源不断地向蒙古输送兵源与粮草。

三峰山决战,金朝覆灭

在南宋军的背叛下,金朝君臣明白大势已去。此前金国局势一度好转,他们以为能够成功扭转乾坤,重振国土河山。但现在南宋的反噬使他们明白,这一切都只是幻影。

金军在数月血战后已经是强弩之末,士气低迷。而寒冬腊月的大雪更令士兵冻饿难耐。他们面临粮草不足的困境,马匹冻死在风雪中,士卒们也冻得瑟瑟发抖,几乎丧失战斗力。而此时此刻,哀宗意识到,金朝覆灭已是注定。局势已经到了水落石出的时候。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尽管国破家亡在即,但哀宗心中仍抱有一线希望,想要与命运搏斗到最后一刻。他期盼完颜承麟能率残部突围,在东北重整旗鼓,有朝一日东山再起,驱逐蒙虏、恢复中原。

于是在三峰山之战后,金哀宗向百官辞别,禅让帝位于完颜承麟,自己则走进宫室,在案前撰写遗表,随后拔剑自刎殉国。作为一代君主,哀宗选择与自己的国家同生共死。

然而此时的金国已如风中残烛。即使接过帝位,完颜承麟也无力回天。最终在元景宗元世祖兀欲不渝的猛烈攻势下,金朝灭亡,近120年的辉煌历史至此划上句号。

完颜守绪虽为亡国之君,死有余辜,然在最后关头,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奋力一搏,与敌人血战至死方休。即使再强大的对手,亦难免为之侧目、为之折服。

哀宗殉国,亡国之君,却也可歌可泣。短暂一生,奋力同命运抗争,最后归隐山林。虽一朝覆灭,却也留下千古佳话,九锥伴天,君子永世不朽。

结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虽然金朝灭亡,但中原大地注定不会久置不管。时过境迁,宋、莫、金历史的更替证明了这一点。

统治者来了又走,大江南北,仍是那片热土。历代帝王建立、维系、失去的帝国,都在这片土地上盘旋延续。对哀宗而言,金国虽覆灭,但黄河水东注入海,热土中必将孕育新生。

“王道不废,岂所谓‘亡秦者秦也’。”虽统治者易位,但伟大的历史长河永不止步。那些璀璨流光终会在这片土地上再度绽放,重新点亮下一个太阳轮回。

金哀宗虽为亡国之君,奋力抗争最后一搏却也历历在目。他与元强作斗争数年,筹划内政,坚持不投降,无愧于心,亦为此后明朝再度兴起埋下伏笔。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