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文旅融合成绩单:2000亿旅游收入背后的创新密码
南京文旅融合成绩单:2000亿旅游收入背后的创新密码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如何让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每个城市都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南京市通过创新文化传承方式和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市民的文化体验,也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化创新: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介绍,南京市通过将文博工作与文旅整合统一,成功推动了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去年,六朝博物馆的落地窗登上抖音热搜,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此外,南京市各博物馆通过举办“寻龙记”等活动,不仅提升了市民的文化体验,也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举措表明,文化不仅能带动经济发展,还能提升国民的文化自信。
南京市博物总馆推出的“寻龙记”主题活动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该活动通过寻找朝天宫古建筑和文物上的龙、寻龙记手册集章、分组舞龙体验等形式,吸引青少年走进博物馆,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活动期间,南京市博物馆推出了《红领巾寻访传统文化·寻龙记》主题活动,通过寻找朝天宫古建筑和文物上的龙、寻龙记手册集章、分组舞龙体验等活动,吸引青少年在寒假期间走进博物馆,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4年春节期间,南京市博物总馆推出的“中国龙——甲辰年贺岁展”及相关文化活动,进一步展示了南京市在文化创新方面的努力。展览展示了180余件(套)“龙”形文物及民俗非遗展品,并围绕“我们的节日”主题,推出5大主题、27项特色鲜明的公共教育活动,累计举办活动130余场。这些活动包括寻龙活动、红色寻访、非遗传承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了大量观众参与。
数字赋能:让文旅融合更精彩
在数字化时代,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创新文化展示和旅游体验,成为文旅融合的重要课题。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数字工厂全景体验中心”项目,为这一问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该项目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通过虚拟全景展示和VR/AR技术,将钢铁生产线转化为教育与探索空间,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游客可以通过空气成像触摸屏查看生产全流程画面、运营数据和AI场景,了解人工智能在南钢的全场景应用;戴上VR眼镜,乘坐云上天车培训仿真器,体验搬运钢材的过程;最后在AI拍照区域拍下一张照片,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生成个性化“钢铁工人图”留下美好的回忆。
这一创新项目不仅让游客对钢铁生产过程有了直观了解,还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工业遗产转化为文旅资源,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深度融合。该项目入选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展示了南京在文旅融合方面的创新实践。
经济效益:文旅融合带动产业升级
文旅融合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文化体验,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据统计,2023年,南京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0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6%和20.3%。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文旅融合对当地经济的积极影响。
此外,文旅融合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南钢数字工厂全景体验中心为例,该项目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还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发展。同时,通过数字化展示和体验,提升了游客对钢铁工业的认知,为工业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化创新和文旅融合的良性互动,不仅提升了市民的文化自信,也为南京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正如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所说:“文化不仅能带动经济发展,还能提升国民的文化自信。”南京市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