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智创馒头,以面食替代人祭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44:0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诸葛亮智创馒头,以面食替代人祭
“丞相南征定蛮中,不杀不诛尽怀柔。但令彼自夷其俗,饮食衣服如华儒。”这是唐代诗人王建在《南蛮有五溪》中对诸葛亮南征的描述。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南征孟获,大军行至泸水(今金沙江)畔时,却因瘴气熏天、毒液漫流,士兵们纷纷染病,难以渡江。面对此景,诸葛亮心急如焚,他深知,若要渡江,必须先祭奠河神,以求神灵庇佑。然而,蛮地有以人头祭神的恶俗,诸葛亮不忍心让士兵们的生命成为祭品。于是,他命人用面粉包裹羊肉和猪肉,制成形似人头的食物,作为祭品投入泸水。这种食物,便是后世所称的“馒头”。
馒头的发明,不仅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更彰显了他的仁慈。在那个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年代,诸葛亮始终秉持着“仁政爱民”的理念。他深知,战争的目的是为了百姓的安宁,而非杀戮。因此,他宁愿自己承受更多的艰辛,也不愿让士兵们的生命成为祭品。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在当时实属难得。
诸葛亮发明馒头的故事,最早见于《事物纪原》一书。该书据传为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高承所撰,其中记载:“稗官小说云:昔诸葛武侯之征孟获,人曰蛮地多邪术,须祷于神,假阴兵一以助之。然蛮俗必杀人,以其首祭之,神则向之,为出兵也。武侯不从,因杂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面,象人头以祠,神亦向焉,而为出兵。后人由此为馒头……则馒头疑自武侯始也。”虽然这一记载在历史上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故事寄托了后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馒头的出现,不仅改变了祭祀的习俗,也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日常主食。从最初的“蛮头”,到后来的“笼饼”,再到今天的“馒头”,其形态和名称虽历经变迁,但其中蕴含的智慧与仁慈,却始终未曾改变。如今,当我们品尝着香软可口的馒头时,不妨想起那位伟大的历史人物——诸葛亮,想起他那颗仁慈的心。
热门推荐
南京大屠杀后的市民生活:在废墟中重建希望
春节长假游推荐——石林风景区
从考古发现看古代麻绳:工艺传承与文化内涵
麻绳中国结:千年编织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是“新中式服装”热的底色
襄阳唐城:一座穿越千年的盛唐之城
唐城影视基地:《长安十二时辰》的诞生地
唐城夜游灯光秀,错过就亏大了!
《妖猫传》取景地唐城揭秘:陈凯歌的盛唐梦
成都元旦登高赛:500余名市民登高迎新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新年登高祈福攻略
病毒性肝炎一站式全了解!传播途径、检测、预防、治疗......
百度账号安全防护指南:从风险到解决方案
雁栖湖自驾游攻略:京郊最美秋景打卡地!
智能洗衣机怎么操作方法
昆明石林:喀斯特地貌、彝族文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完美融合
换身份证了怎么改信息
古代“皇后”的称谓如何得来
古代妃子称号的由来及历代嫔妃称谓介绍
麻绳家居装饰,环保又时尚!
佛陀圆寂:佛教生死观的最高诠释
脑肿瘤:从发病原因到治疗方法的全面解析
三角形解密:工程师必备两角互余互补操作指南
高一必修1:用互余互补解三角形难题
互余与互补:三角函数中的秘密伙伴
初中生必知:两角互余与互补的性质解析
来滇留学生“入乡随俗”文化认同机制探究
幼犬粮选购攻略:让小奶狗吃得更健康!
幼犬干粮罐头完全指南:从选购到喂养
孩子到初二后,若不重视这5点,中考很容易变陪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