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夏天穿啥样衣服?别以为古人很保守,穿着比我们大胆许多
古人夏天穿啥样衣服?别以为古人很保守,穿着比我们大胆许多
在中国古代,服饰不仅仅是御寒保暖的工具,更是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不同阶层的人在不同季节穿着不同的服饰,以适应气候的变化。那么,在炎热的夏季,古人们是如何保持凉爽的呢?他们的穿着真的像我们想象中那样保守吗?
在中国古代,服饰代表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不同的场合需要穿戴不同的服饰。在我们的视野里,长袍马褂是标配,因为思想的束缚,我们现在的短袖短裤基本不会出现在那些个朝代之中。
四季轮回,不同的季节古人的衣服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烈日当空的夏日时节,稍微动一动就会出汗,那古人们还会穿着长褂长衫吗?古人是如何保持凉爽的呢?
其实古人的穿衣之道,远非我们想象中的保守,他们会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选择不同款式和质地的衣服。别看古人一本正经,他们的穿着比我们想象中大胆多了。
古人夏日清凉袍
在遥远的过去,穿衣蔽体对人类来说首先是为了御寒保暖,到了温暖的夏季,古人也想方设法让自己穿得清凉舒适。
最早的人类使用简单的植物叶子遮体,夏季则用树叶绳围在腰间,这种树叶衣十分凉爽,是最原始的夏装。树叶衣轻便简易,采集和制作都很方便,深受古人欢迎。
到了农耕社会,人们开始用丝、麻等材料织布缝制夏衣。
汉代出现了轻薄透亮的素纱衣,穿着凉快,也增添朦胧美感。素纱衣薄如蝉翼,轻盈异常,展现了当时丝织工艺的高超技术,但这类精致衣服多是贵族才能享用。
而普通老百姓穿的夏衣则以麻料为主,外面罩一件薄薄的长袍。古人夏日穿着重视舒适,家中着装尤其如此,我们可以从一些艺术作品中窥见当时的着装。
杨子华的名画中,学士们身着吊带长袍,内穿薄纱,坦胸露腹,周昉的名画描绘贵女们身穿半透明薄纱,颇为暴露,顾闳中所画韩熙载也是穿着轻便。
这些画面生动展示了古人夏日家居服的清凉简便。诗人李清照的“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更是直接展现了夏日轻衣的凉爽。
由此也可知,古人的夏季穿着与今人的认知差异很大,并不像电视剧所呈现的那样严实厚重。我们还可以从考古发现的马王堆丝绸看出,当时的丝织工艺已经相当成熟,马王堆出土的素纱褝衣重量轻如鸡蛋,却用了当代技术13年才勉强复制。
古人在丝绸制作上达到的水准令人叹为观止。在没有空调、冰箱的时代,古代人民是如何度过漫长的夏日呢?
不同避暑方式
皇宫贵族:丝质纱衣享清凉
在中国古代,丝绸是最贵重的材料之一,只有皇室贵族才能够享受其带来的奢华体验。
他们会穿上由精细蚕丝制成的薄如蝉翼的纱衣,透过透明的材质可以看到肌肤,极具美感和神秘感。这种纱衣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需要经过精心挑选的蚕茧,然后精心缫丝、纺织,最后才能制成轻薄如雾的纱衣。
这种纱衣轻盈透气,穿在身上仿佛置身云端,让人感受到夏日的清凉。
文人士大夫:竹衣配葛巾降温
对于广大文人士大夫而言,他们则喜欢采用更为经济实惠的方式来消暑。他们会身穿宽松舒适的葛布衣,配上一款轻轻松松的竹衣,既能够保证身体清爽,又能展示自己的文化修养。
葛布衣是由葛藤的纤维制成,这种布料质地细薄,穿在身上比较凉爽舒适,适合夏天。而竹衣则是用竹子的纤维编织而成,这种布料不仅轻盈透气,还有很好的吸汗效果,能够有效地保持身体的干爽。
这种穿搭方式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智慧和审美情趣。
平民百姓:棉麻布料做日常
而对于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说,由于生活条件有限,他们只能依靠简单的棉麻布料来抵抗烈日。这些布料虽然质量较粗糙,但是在那个时代却已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了。
麻布是古代最常见的布料之一,它是由麻植物的纤维制成,价格便宜,耐磨耐用。麻布衣轻薄透气,有利于散热和吸汗,是劳动人民的好帮手。
而棉布则是由棉花纤维制成,虽然价格稍贵,但其保暖性和舒适性都非常不错,是普通百姓冬天御寒的好选择。
在没有现代高科技设备的情况下,古人依然找到了很多有效的避暑方法,并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皇宫贵族,还是文人士大夫,亦或是普通百姓,他们都在努力地适应环境,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古人避暑小妙招
炎热难当的夏天,同样也让古人感到极为难受。面对高温的困扰,他们发明了许多避暑的小妙招。
在周朝时期,官府就设立了专职部门“冰行”,负责收割天然冰块。该部门有80名职工,每年冬天的时候就积极在河流湖泊中收割冰块,储存到下一年夏天使用。
到了清朝,一些官员可以凭借持有的“冰票”,从政府冰库中取得冰块解暑。而老百姓们则经常将食物放入井中保鲜,利用井水的低温来降温。
而王公贵族和达官显贵则可以享受更奢侈的避暑方式。
他们会派人在冬季的时候,从江河湖泊中砍割大块的冰块,运送到地下的人工冰窖储存。等到夏季的时候再取出这些冰块使用,就像电视剧中描绘的那样,在酷暑中吃上冰镇西瓜果汁。
当然,也有人使用硝石合成冰块,但这种人工制冰的质量和口感都不太好。
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古人也发明了许多避暑妙计。例如编织薄凉的竹笠树荫帽来挡阳,用藤蔓、芦苇编制凉席,熬制清凉消暑的草本茶饮,制作各种冰镇果汁,建造通风凉快的亭台水榭,选择通风朝凉的居住方位等等。
其实古人不过也是普通老百姓,同样需要忍受夏日的炎热。他们也会穿上轻薄凉爽的衣裳,找寻阴凉处歇息,就像我们看见的古装剧里常有的戏码一样。
古人的服饰虽历经沧海桑田,但追求舒适凉爽的本质未变,他们与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力生活。古人夏装的细节尚有许多疑点,他们是否也会在夏日盛装出游?他们又是如何在酷暑中忍受厚重的礼服?这些疑问或许永远难解。
但疑惑并不妨碍我们敬佩古人的智慧,细致地还原他们的生活面貌。在考证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