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什么是'线性战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靠它如何打败清军?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01:1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什么是'线性战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靠它如何打败清军?

在14世纪至19世纪的欧洲战场上,步兵战术经历了从方阵到线性战术的演变。这一演变不仅改变了战争的面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历史的进程。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这一战术变革的历程,并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具体战例,展现线性战术的实际应用。

早期火枪与方阵战术

在火器出现初期,由于其命中率低、射程短、射速慢且使用不便,早期火枪在战场上的作用有限。当时的火枪,如火绳枪,结构虽简单但操作复杂,整个发射过程由42个步骤组成。因此,火枪在战场上主要作为长矛方阵的防御力量,或用于保护战壕和堡垒等防御工事。

中世纪的欧洲,重骑兵一直是战场上的决定性力量。直到13世纪中叶,随着长弓、十字弓和长矛等步兵兵器的改进,重骑兵的优势开始减弱。步兵方阵再次成为对抗骑兵的有效手段。

从方阵到线性战术的演变

为了解决火枪射速慢的问题,英国采取了两个办法:一是由长矛兵保护火绳枪兵;二是将火绳枪兵编成多列横队,轮流射击。这种战术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线性战术”。

16世纪末至18世纪末,随着燧发枪的发明和普及,线性战术开始广泛应用于欧洲战场。这种战术强调在正面集中火力,通过密集的齐射来打击敌人。然而,线性战术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它只能在平坦地形上作战,军队移动缓慢,机动性差,两翼容易受到敌方骑兵的袭击。

线性战术的优缺点

线性战术的出现,反映了作战方法取决于人员素质和武器性能这一客观规律。然而,这种战术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首先,它要求地形平坦,不利于复杂地形作战;其次,军队移动缓慢,机动性差;最后,两翼容易受到敌方骑兵的袭击。因此,线性战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长矛兵的掩护。

纵队战术的兴起

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枪炮威力的加大,纵队战术逐渐取代了线性战术。这种战术在保持火力连续性的同时,提高了军队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在前装滑膛炮的支持下,燧发枪和刺刀成为战场上的主导武器。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应用

发生在1856年至1860年的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中,法军装备了米尼1851式前装线膛步枪,英军则装备了1853年型前装线膛撞击式恩菲尔德步枪,射程约1100米,威力是清军火绳枪的10倍之多。在八里桥战役中,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面对联军的火力网,无论怎样迂回包抄,都必须面对至少延伸914米的火力覆盖,最终导致惨败。

技术革新与战术变革

19世纪60年代,欧洲军事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来复枪代替了滑膛枪,后装药代替了前装药,连发射击代替了单发射击。这些变化使得步枪的威力一度超过了火炮,迫使战术随之调整。普法战争后,随着后装线膛枪的广泛应用,传统的纵队战术逐渐被散兵线战术所取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