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红楼梦》里的语言魅力,竟然是这样教出来的?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56:4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红楼梦》里的语言魅力,竟然是这样教出来的?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语言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早已被世人公认。近年来,这部巨著更是走进了小学语文教材,成为学生必读的经典。那么,《红楼梦》究竟有何魅力,能让它在现代语言教育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01

语言艺术的瑰宝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堪称一绝。曹雪芹运用了大量地道的北京话,使得整个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俗风情。这种语言风格不仅增加了小说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性,同时也展现了曹雪芹对于民间文化和语言的深入了解和掌握。此外,《红楼梦》中的语言也极为优美、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语言风格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文学造诣和艺术修养,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

02

教育实践的典范

面对这样一部语言艺术的瑰宝,如何将其融入现代语文教育,成为一线教师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为例,该校教师赵艳春通过多种方法结合的教学实践,成功引领学生走进《红楼梦》的世界。

讲解开篇神话,了解作者雪芹

在开始四大名著单元的学习时,赵老师围绕单元导语“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引导学生谈理解。当学生对“惜红楼梦断”感到困惑时,赵老师便讲解了开篇的神话,用作者的神来之笔为学生开启了红楼之门。曹雪芹从超现实的神话世界写到现实的人间世界,让整部小说展开了恢宏的视野,又创造了一种深邃的神秘感,不但充满了浪漫的想象力,而且也融入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阅读一部作品,首先应该从了解作者开始。赵老师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走近曹雪芹其人。通过学习,学生们了解到曹雪芹坎坷的一生和呕心沥血著书的经历。赵老师还介绍,《红楼梦》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所著,后半部遗失。现在看到的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但经过红学家研究,并不符合曹雪芹的原笔原意。故事的结局无人知晓,只能通过前文去猜测探佚了,这也正是“惜红楼梦断”的原因之一。

梳理人物关系,走近红楼人物

赵老师以课文《红楼春趣》带领学生走进红楼的世界,理清贾府庞大繁杂的人物关系。书中出现的人物共有九百多人,关系复杂,盘根错节。赵老师绘制了贾府人物关系图,给学生细细讲来,使学生能大概了解几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在单元测试中,阅读部分编排了《“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几道题目都是围绕王熙凤提问,考查人物特点。要了解这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就要把她放回到原著中,放回到具体的多个事件中和情境里。赵老师抓住对凤姐的几次语言描写和细微的动作描写,帮助学生理解了王熙凤泼辣放肆、口齿伶俐、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善于逢场作戏的特点。通过细致的分析,学生才对王熙凤的人物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甚至有恍然大悟之感,而不再是停留在字面上了。随后赵老师又补充了王熙凤的其它情节,使学生不仅多角度地去了解其人,还认识到曹雪芹塑造人物的方法和角度是多元的、复杂的,同时也是真实的、鲜活的。

欣赏经典诗词,初识红楼文化

《红楼梦》打动我们的,不仅是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还有一首首经典诗词曲赋。赵老师推荐学生阅读书中有关诗词创作的内容,如“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还有林黛玉所作的《葬花词》和《秋窗风雨夕》。让学生认识到,以同一个事物为题,不同的人能写出不同特点不同风格的诗来,这是与个人的性格、阅历、文学积累有关的;同样是写柳絮,薛宝钗笔下的柳絮踌躇满志:“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而林黛玉笔下,柳絮“嫁与东风春不管,凭你去,忍淹留”,则是一派凄切悲凉的气质。在林黛玉教给香菱作诗一节也谈到,作诗立意意趣是第一位的,可见大量阅读、下功夫琢磨、字斟句酌的重要性。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里面涉及了许多中国文化。比如:《红楼春趣》中,女儿们放风筝是在“放晦气”;芒种节,闺中姐妹们祭花神;荣宁二府除夕祭宗祠……此外,《红楼梦》中还展现了中医、园林、戏曲、建筑、古董字画、儒道佛等各方面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蕴深厚。

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赵老师不仅帮助学生克服了阅读《红楼梦》的畏难情绪,还激发了他们对这部经典的兴趣,为他们今后更深入地学习和理解《红楼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3

现代教育的新篇章

在现代教育中,《红楼梦》不仅局限于传统课堂,还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语言教育项目中。以“汉语桥”为例,这一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的项目,旨在为世界各国青少年搭建中文学习和文化交流的平台。

在中南大学2024年“汉语桥”线上冬令营中,来自越南、柬埔寨、泰国、刚果(金)等国的90名营员通过线上课程学习汉语。中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王万林在开营仪式上表示,“一带一路”倡议让延续千年的古丝路重新焕发生机,营员们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者、推动者、建设者,更要以中文为桥梁,为深化人文交流、推动文化交融、推进民心相通贡献力量。

南开大学2024年“汉语桥”多国青少年来华冬令营则以“领略魅力京津风貌,感悟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俄罗斯、韩国、日本的68名青少年参加。冬令营期间,营员们不仅学习汉语,还通过参观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等文化体验活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些现代教育项目充分展现了《红楼梦》等经典文学作品在语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它们不仅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作品,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04

结语

《红楼梦》作为一部语言艺术的瑰宝,其在现代语言教育中的应用,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展现了文学经典的现代价值。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项目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接触并喜爱这部经典,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