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易茗:演绎跨领域的浪漫 在混一与创新中破圈扩容
艺术家易茗:演绎跨领域的浪漫 在混一与创新中破圈扩容
当下,艺术边界愈发模糊,跨界成为潮流,并在奇妙交融与互动中成就混一之美。而艺术家易茗则早在十余年前就在电影、绘画、书法、篆刻等领域自由跳跃,在大笔勾勒中,在思绪肆意蔓延中,探索跨界艺术势不可挡的未来!
足迹随心而动,打开斑斓之窗,刻印时代“样板”。曾参与两次奥运会、多次春晚以及多届超级女声等顶尖盛会(节目)总设计工作,几乎包揽近年来各类大型活动、高影响力作品的总设计,艺术家易茗技艺愈加老辣、意境更趋高远、并在上探世界艺术殿堂,下撷生活之美中,诠释中国文化能量,以资艺术之泉,以拓艺术之沿。
艺术与生活 润物无声的悄然变迁
艺术从不曲高和寡,它藏于生活的每一寸肌理。瞭望远方是艺术,角落里努力逃离阴繁,向阳而开的小花也是艺术。我们沉醉于宇宙浩瀚之美,也共情于窗前无声掉落的桐叶。
一如艺术家易茗所言,与科技造美简单直接、显而易见不同,艺术则作用于“心”,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中驱散人们心中阴霾、放大与升华光明、愉悦的正向力量。
于是,在科技让物资空前丰富的情况下,艺术也要跟上时代步伐,让人心更充实、精神极大满足。简而言之,身与心的双向奔赴,方是幸福!
艺术与科技 本为一体的融合发展
时代的发展,让艺术与科技分离,时代的发展,让艺术与科技混一。二者如同孪生兄弟一般,分则各取高峰,合则共铸瑰丽。伟大的科技产品多有等阶位艺术渲染,伟大的艺术品亦背负所属时代的科技烙印。
在艺术家易茗眼中,科技与艺术是时代发展、生活向上的双毂。达芬奇是艺术家的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苹果手机作为科技产品,为人们所接受的第一步则是设计上的艺术感——时尚、有欣赏价值。
对于未来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发展,艺术家易茗相当有信心。他表示,现在很多企业意识到了艺术的重要性,并力求通过产品艺术化,赋予用户更多情绪价值,让用户在艺术的熏陶中寻找更多美好。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及艺术成分共同组成了产品的整体价值。
艺术与公益 以“心”为链的温暖传递
艺术是什么?是蒙娜丽莎语焉不详、悠荡千年的微笑;是暮春林上,激流泼墨间的咏叹;是风雅颂,是宫商角徵羽(音律),是浓淡焦宿破积泼(水墨技法)……只是,在与公益相结合后,艺术则理应在越来越多期盼的目光中抛光磨平那份原初的神秘美感,并扎根于生活大地播种开花。
对此,艺术家易茗表示,“公益性艺术”这一概念在包含跨界融合意蕴的同时,其本身也是用艺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大展现。而正是在这种艺术化暖意,公益真美丽中,易茗对公益性艺术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公益性艺术有着传统公益的性质,比如建小学、修教室,为孩子们打造更好的学习环境等等这些看得见的扶持”,艺术家易茗说,“公益性艺术同时也有传统公益所没有的全新成分,比如,为有着艺术梦想的青少年和艺术从业者提供更多学习与实践机会,为国人提供更多欢愉文化生活新方式等,公益性艺术是对传统公益的弥补,二者相辅相成。”
艺术跨界 源于热爱
跨界是多领域深入研究与精熟后的自然融合,而不是简单的硬性杂糅,前者呈现为水到渠成后的游刃有余,后者则多为“画虎不成反类犬”。易茗无疑是艺术跨界的典范,从以书画天赋声动电影美学圈,到两次担任奥运形象总设计师,一时间家喻户晓,再到担任G20杭州峰会、2018年平昌冬奥会“北京八分钟”造型总设计,佳作不断,艺术家易茗自由穿梭于各类艺术领域,实力演绎艺术的混一性,探索艺术跨界的更多媒介,为后人铺路。
易茗同时也是“最不在乎艺术跨界”的艺术家。在被问到“是什么动力让你坚持艺术跨界”时,易茗则坦言,无所谓动力与坚持,艺术本就相通,而自己只是很喜欢艺术,并很幸运的涉猎到各种艺术门类,掌握了一些电影、绘画、书法等技巧而已。这种平和谦逊的言语背后,是易茗将各类艺术自然融入到日常生活,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体现。正所谓,当日常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皆为艺术,跨界就会如吃饭睡觉一般平常。隐隐然,易茗在无意间做成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儿。
对于中国艺术的未来发展,易茗也充满了信心。他表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有更多的余力、空间与时间去追求内心满足,而艺术则是最佳的心灵“佐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