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心血管疾病的守护神?
阿司匹林:心血管疾病的守护神?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因之一,而阿司匹林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用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阿司匹林的使用并非一成不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最新研究结果进行个体化调整。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应用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凝固倾向,从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其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都有重要应用。
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在心血管疾病尚未发生时,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干预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阿司匹林的使用一直存在争议。2018年发表的三项主要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阿司匹林虽然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但同时也会增加大出血的风险。因此,国际指南不再推荐常规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然而,最新研究发现,对于已经安全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停药可能会增加心脏病或中风的风险。这项研究由J. William McEvoy教授领导,发表在著名医学杂志《循环》上。研究分析了2018年三项临床试验中的7222名患者,发现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相比,停止服用的患者心脏病或中风的风险分别高达12.5%和10.4%。更重要的是,两组患者的大出血风险没有显著差异。
这一发现挑战了现行的阿司匹林使用指南。McEvoy教授指出:“我们发现阿司匹林在减少心脏病或中风而不增加某些患者出血风险方面的好处,可能是因为已经服用阿司匹林而没有出血问题的成年人在未来服药后出血的风险较低。”因此,对于已经安全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的患者,继续服用可能是合理的。
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是指在心血管疾病已经发生的情况下,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干预来预防疾病的复发。在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的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可。
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李康指出,对于以下三类患者,建议每天服用75-100 mg的阿司匹林进行长期二级预防:
- 冠心病患者:包括冠状动脉狭窄50%以上的稳定或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以及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或陈旧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
- 外周血管病患者:如因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肾动脉、下肢动脉等狭窄超过50%及以上的患者。
然而,阿司匹林并非适用于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李康主任医师强调,对于以下情况的患者,不主张服用阿司匹林:
- 血压控制不佳:平均血压高于150/90mmHg的患者。
- 高出血风险患者:如正在使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等其他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或有胃肠道出血、消化道溃疡、3个月内脑出血或其他部位出血病史,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肝病,慢性肾脏病(CKD)4-5期的患者。
- 年龄<40岁或年龄>70岁的患者。
对于年龄在40-70岁之间、血压控制良好且出血风险不高的高血压患者,如属于高血压伴糖尿病、慢性肾脏病(CKD)、10年心血管风险≥10%或高血压合并≥3项其他危险因素等高危人群,可考虑使用每天75-100 mg小剂量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使用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尽管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损伤胃黏膜,引起胃肠道反应。因此,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前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有轻度胃炎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地使用质子泵抑制剂。
此外,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也需要特别注意。例如,布洛芬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会增加发生副作用的风险。因此,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若需与其他药物合用,一定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服用阿司匹林期间不能饮酒,因为酒精可能会加重对胃黏膜的损伤。同时,患者需要定期检查血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系列等,以便及时发现出血或肝功能损伤等情况。
在饮食上,患者应该保持清淡饮食,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一些不好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此外,根据阿司匹林的不同剂型,服用时间也有所不同。比如,阿司匹林肠溶片需要在餐前30分钟服用,而阿司匹林普通片一般在饭后服用,这样能够更好保护胃黏膜,减少对胃黏膜的损伤。
使用建议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其使用需要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根据自身的病情和风险因素来决定是否使用以及使用剂量。同时,患者需要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药物的副作用。对于已经安全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不应随意停药,因为停药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然而,对于从未服用过阿司匹林的患者,开始使用前需要充分评估其获益和风险。
总之,阿司匹林是心血管疾病预防的重要药物,但其使用需要谨慎。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病情和风险因素来决定是否使用以及使用剂量。同时,患者需要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药物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