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先念长征往事:从懋功会师到“不下马的将军”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09:4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先念长征往事:从懋功会师到“不下马的将军”

1935年6月,四川懋功。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政治委员李先念率领部队,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成功攻占懋功,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通道。这一壮举不仅展现了李先念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也彰显了他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

01

懋功会师:关键性的战略决策

懋功会师是红军长征中的重要历史时刻。当时,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于6月初到达四川天全、芦山地区。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中央红军决定向北翻越雪山,占领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红四方面军为策应中央红军西征北上,于3月发起了强渡嘉陵江战役。李先念率领红三十军作为前锋,突破川军防线,强渡嘉陵江。随后,他又率领部队翻越终年积雪的红桥山,攻占战略要地两河口与懋功。6月12日,在夹金山南麓的木城沟,李先念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的先头部队胜利会师。

懋功会师为两大红军主力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开创新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到达懋功后,受到了李先念及其部队的热烈欢迎。这是李先念第一次见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也是红四方面军直接向中央汇报工作的第一个高级干部。毛泽东询问李先念对两军会合后行动方针的看法,李先念主张应乘当前的有利时机,东渡岷江,在岷江、嘉陵江之间休整部队,养精蓄锐,再向甘南西北地区发展。他的意见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赞赏。

02

西路军:创造军事奇迹

懋功会师后,李先念继续在长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胜利结束了长征,实现了会宁大会师。然而,新的挑战接踵而至。根据中央指示精神,红四方面军的两个军及红一方面军的五军团以及方面军总部和直属部队共2.2万余人,在甘肃靖远地区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1月,过河部队奉中央军委命令,改称西路军。

面对强大的敌军和恶劣的自然环境,西路军全体指战员英勇无畏,浴血奋战,在河西走廊先后歼敌2.5万余人。但终因敌我力量过于悬殊和其他原因,西路军于1937年3月在祁连山失败,一万多红军指战员壮烈牺牲。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李先念展现了非凡的领导力和坚韧精神。他率领的三十军余部尚有1000多人,奉命组成左支队,翻越祁连山向新疆方向行动。他们跨过冰峰雪岭,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于4月下旬到达敦煌东北安西。然而,部队再次遭遇强敌阻击,损失近半,4月26日被包围在白墩子、红柳园的荒漠中。

在这极端艰险的情况下,李先念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指挥部队突出重围,在茫茫戈壁中行进。这里不见人迹,滴水皆无,昼夜温差达数十度。经过三天三夜生与死的搏斗,这支被饥饿、焦渴、酷热、寒冷折磨得九死一生的部队,终于在李先念的率领下,走出“死亡之海”,到达新疆的星星峡,受到了中央代表陈云等同志的热情迎接。

由李先念率领走出绝境的红四方面军余部虽然只有427人,但这是一支创造了军事奇迹的军队。毛泽东对李先念在西路军中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是“不下马的将军”。

03

长征精神的传承

李先念在长征中的事迹和精神,不仅在当时激励了无数红军战士,也在新时代得到了传承和弘扬。在四川省通江县李先念红军小学,学校将红色文化融入体育课程,通过设置“过草地”“穿草丛”“过独木桥”等场景,让学生们在趣味体育活动中体验红军长征的艰辛,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让学生在锻炼中学会团结协作,磨炼顽强意志。正如该校体育老师所说:“本节课的‘送军粮’活动是由他构思而成的,主要是为了将红色文化融入体育课程,将体育与历史联系起来,让同学们不仅在体育课堂之中追寻红色足迹,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还能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协作,磨炼顽强意志。”

李先念的长征往事,今天再看仍感人至深。他的英勇事迹和坚韧精神,不仅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宝贵财富,也是激励后人不断前进的重要精神力量。在新时代,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传承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