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成功!中国非遗项目达44个居首,近20国将其定为法定假日
春节申遗成功!中国非遗项目达44个居首,近20国将其定为法定假日
北京时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这一消息传来,不仅让国人欢欣鼓舞,也让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倍感振奋。春节,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记忆的节日,终于以更加自信的姿态,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凝结着亿万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到除夕夜的守岁,再到正月十五的元宵,春节的每一个习俗都蕴含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团圆和睦、祈福纳祥的价值追求。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微指出,春节围绕着送冬迎春、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主题在全国广泛实践,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价值理念。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教授萧放则强调,春节让人们在迎接新年的时刻调整与自然、历史、他人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崇敬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民族价值观。
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春节早已跨越国界,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现象。目前,世界上有近20个国家将农历新年定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更是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充分说明春节的文化价值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在英国,伦敦被誉为亚洲以外春节年味最浓厚的地方。唐人街上大红灯笼高挂,各大百货公司推出红色主题商品,博物馆举办各类新春活动,新春游行和舞狮表演更是吸引数万民众参与。在德国,华人社团与当地机构合作,通过冰球比赛等创新方式庆祝春节,促进中德文化交流。
春节申遗成功,不仅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标志,也是对全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贡献。正如中国代表团在申遗现场所言,春节申遗成功有助于弘扬和谐、和平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彰显非遗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面向未来,中国愿认真履行保护承诺,携手各方,以非遗为桥梁和纽带,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为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未来,中国将继续推进非遗保护工作,让更多体现中国精神、智慧的非遗项目走向世界。正如罗微所说,中国将基于遗产项目保护现状,继续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措施维护文化多样性,确保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成为非遗保护的最广泛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