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令】诗词中的“腊梅”
【飞花令】诗词中的“腊梅”
过了惊蛰,各地陆续入春,赏花成了大江南北共同的主题。江南红梅正盛,江北鲜见梅花,所幸有腊梅可以替代。北京的卧佛寺、颐和园,腊梅相继怒放,游人如织,春意盎然。但赏花之后,你是不是也会陷入疑惑:为什么咏梅的诗词这么多,想选一首来描写腊梅,却发现都不合适呢?
其实,腊梅和梅花,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植物。范成大《梅谱》:“蜡梅,本非梅类,以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蜡梅。”又称“腊木”“香梅”“黄梅”,花香甚浓,古人有赞云:“一花香十里。”
古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两种花的区别,而流传至今的咏梅诗,多是为梅花而写,腊梅却不多。不过,清雅的腊梅也自有喜爱它的文人墨客。今天我们就搜集了一些关于腊梅的诗词与大家分享,解救你赏花后的“文案荒”吧~
《浣溪沙·琴川慧日寺蜡梅》
宋·吴文英
蝶粉蜂黄大小乔。
中庭寒尽雪微销。
一般清瘦各无聊。
窗下和香封远讯,
墙头飞玉怨邻箫。
夜来风雨洗春娇。
冰雪初消,春日渐暖,正是腊梅开放的时节。腊梅花,花色金黄,幽香扑鼻,这是每个观花者都不会错过的特征,也是诗人着墨最多的地方。一番风雨之后,越发素雅清幽,最是迷人。
《天香·蜡梅》
宋·吴文英
蟫叶黏霜,蝇苞缀冻,生香远带风峭。岭上寒多,溪头月冷,北枝瘦南枝小。玉奴有姊,先占立、墙阴春早。初试宫黄澹薄,偷分寿阳纤巧。
银烛泪深未晓。酒钟悭、贮愁多少。记得短亭归马,暮衙蜂闹。豆蔻钗梁恨袅。但怅望、天涯岁华老。远信难封,吴云雁杳。
蜡梅花瓣薄如蝉翼而色如涂蜡,花蕾小巧而坚挺,花香从远处随风飘来,令人陶醉。蜡梅开于树叶披霜、寒风料峭的腊月,花苞上缀满了冰花,无论是山间还是溪畔,都凌寒傲立,小巧玲珑,却高洁不俗。
《同家弟赋蜡梅诗得四绝句》
宋·陈与义
一花香十里,更值满枝开。
承恩不在貌,谁敢斗香来。
一朵腊梅就能飘香十里,更何况开满枝头呢?腊梅的外貌,虽然不能与众芳争艳,但若说香气,却是无花能比。单说这一点,腊梅就已足够出众,甚至可以与梅花平分秋色了。
《蜡梅六言三首 其一》
宋·周紫芝
剪蜡枝横陇月,酿花蜜满蜂房。
谁遣凌寒枝上,中含百和花香。
这一首诗也聚焦在腊梅花的香气上。诗人认为,腊梅的香气不输百花,分明应该是蜂围蝶阵才对,为什么反而让它开放在严寒中呢?
《蜡梅》
宋·朱淑真
天然金蕊冠群英,谁信鹅黄染得成。
昨夜南枝报春信,摘来香露月中清。
在朱淑真眼中,腊梅的花色是初春时最动人的一抹亮色。金黄的花朵,是造物者的奇思妙想,岂是人工可以染得出的?这玲珑剔透的黄花,应当是坠着清露开在月中才对!
《蜡梅》
宋·白玉蟾
破苍如凝蜡,粘枝似滴酥。
恍疑菩萨面,初以粉金涂。
同样是描写腊梅花的颜色,白玉蟾的想象则更为大胆。他认为,腊梅的金黄色,就像是菩萨面上的金粉一样。能用菩萨来比喻腊梅,足以见得腊梅在诗人心中的素雅高洁。
《风入松·蜡梅》
宋·张孝祥
玉妃孤艳照冰霜。初试道家妆。素衣嫌怕姮娥妒,染成宫样鹅黄。宫额娇涂飞燕,缕金愁立秋娘。
湘罗百濯蹙香囊。蜜露缀琼芳。蔷薇水蘸檀心紫,郁金薰染浓香。萼绿轻移云袜,华清低舞霓裳。
这首词除了描写腊梅的花色和香气,还提到了一个小细节:檀心紫。腊梅实际上是个总称,细分起来,还有很多品种。按照花心颜色,可以分为素心腊梅和荤心腊梅,荤心腊梅因是暗红色似紫檀,所以又称为檀心腊梅。张孝祥的这首词,描写的显然是一株檀心腊梅。
下次赏腊梅时,你也可以留意一下,你见到的这一树,是素心还是檀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