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成功培育优质小米种子,航天育种技术取得新突破
中国空间站成功培育优质小米种子,航天育种技术取得新突破
2025年1月,一则来自中国空间站的消息引起了全球关注:经过第七代地面选育试验,一批优质小米种子在微重力、强辐射、高真空的太空环境中成功完成基因诱变。这批来自陕西米脂的小米种子,不仅预示着中国航天育种技术的新突破,也为全球粮食安全带来了新的希望。
航天育种,这一听起来充满科幻色彩的技术,实际上已经在中国发展了近40年。自1987年首次将种子送入太空以来,中国已进行了3000余项搭载实验,成功培育出260多个主粮审定品种,创造直接经济效益逾千亿元。航天育种的原理并不复杂:通过将种子送入太空,利用微重力、宇宙射线等特殊环境因素诱发基因变异,再经过地面多代选育,最终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这批在空间站培育的小米种子,正是这一技术的最新成果。经过第七代选育试验,这批种子不仅保持了原有品种的优良特性,还在产量和抗逆性方面有了显著提升。据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郭锐教授介绍,这批种子在盐碱地种植试验中表现尤为突出,为解决这一世界性农业难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以服务“一带一路”国家为主要任务。2024年9月,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Mushtaq Ahmad一行专程访问该中心,双方就共建航天育种地面选育基地、设立院士工作站等事宜达成共识。同年3月,该中心还与伊朗大学、印度理工大学等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航天育种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这一系列合作不仅展示了中国航天育种技术的国际影响力,更为全球农业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正如郭锐教授所说:“航天育种是融合了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前沿技术,是中国为世界农业贡献的又一重要力量。”
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加剧,粮食安全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空间站培育的这批优质小米种子,不仅承载着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希望,更凝聚着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出的努力。正如一位网友评论所说:“来自太空的力量,正为中国悠久的农耕历史增添新元素,也为全球民众带来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