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堂:淞沪会战和武汉保卫战中的抗日名将
李玉堂:淞沪会战和武汉保卫战中的抗日名将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作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的李玉堂,此时已晋升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师师长。淞沪会战是全面抗战爆发后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中日双方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李玉堂率领第三师投入战斗,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淞沪会战初期,中国军队的总指挥是黄埔军校教育长张治中中将,他调遣的部队也都是黄埔系精锐,如黄埔一期生孙元良的第88师,黄埔一期生王敬久的第87师,黄埔一期生宋希濂的第36师,这些都是黄埔系武装起来的精锐。之后随着中日双方的不断增兵,还有大量的黄埔系军队投入到了这场会战中,交战的第二天,第88师264旅少将旅长,黄埔一期毕业的黄梅兴在战斗中牺牲。87师从8月13日到11月9日,一共了三个月,先后补充兵源4次,每次都补充两三千人,但是广大官兵依然毫不后退,和敌人血战到底。
黄埔一期生夏楚中的98师,黄埔一期生李延年的第九师,黄埔一期生彭善的第十一师,黄埔一期生黄维的67师,黄埔二期生钟松的第61师,黄埔一期生李玉堂的第三师,黄埔一期生俞济时的第58师,黄埔一期生胡宗南的第一军,黄埔一期生李文的第78师,黄埔一期生黄杰的第八军,黄埔一期生桂永清的黄埔军校教导总队,除了华北抵抗日军的汤恩伯十三军,李默庵十四军,蒋介石的黄埔学生军全部都投入到了淞沪战场上。
胡宗南的第一军是蒋介石起家的部队,调上来后立刻和日军展开了冲杀,寸土必争,第一军几乎全部打残,营以下军官的伤亡率超过百分之八十,胡宗南后来看着伤亡的数字说:“黄埔生在这一战要打光了。”
黄埔一期生,第67师201旅少将旅长蔡炳炎,在罗店争夺战中,亲自率领两个营和日军展开白刃战,最后壮烈殉国。黄埔六期生,第98师第583团三营营长姚子青中校,率领所部顶住日军30多艘舰艇和10余架飞机,对宝山的七天猛烈轰炸,最后全连除一人派出去报信外,姚子青和剩下的500多名官兵全部阵亡。
在撤退的时候,黄埔四期生,第88师中校副团长谢晋元,率领400多名官兵在苏州河北岸坚守,掩护主力后撤。为了迷惑日军,他们号称有800名壮士坚守仓库,日军向四行仓库发动数十次进攻,但是都被谢晋元率部击退。
三个月的淞沪会战,可以说把蒋介石的黄埔系几乎全部打光,尤其是中基层军官,几乎出现了断层,之后黄埔军校不得不西迁到成都。
1938年,武汉保卫战爆发。李玉堂此时已升任第八军军长。武汉保卫战是抗日战争期间的重要一战,其胜利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在这场战役中,李玉堂指挥第八军,经过25天的激战,成功阻击日军进攻,重创敌人。
武汉保卫战的胜利,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志,在这场战役中,无数的英雄儿女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
李玉堂在淞沪会战和武汉保卫战中的英勇表现,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也体现了其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他率领部队浴血奋战,屡建奇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李玉堂的英勇事迹,不仅赢得了“泰山军”的美誉,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