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调查:青少年吸烟率虽降但仍处高位,专家呼吁加强控烟教育
最新调查:青少年吸烟率虽降但仍处高位,专家呼吁加强控烟教育
“目前,我国青少年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虽然有所下降,但青少年对于吸烟的危害认识依然不足。”在第37个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青少年烟草调查报告》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份覆盖全国31个省份、近26万名中学生的调查显示,尽管青少年吸烟率呈现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13.7%的中学生尝试吸烟,其中66.8%的尝试行为发生在13岁及之前。更令人担忧的是,互联网上烟草广告和促销比例有所上升,青少年对吸烟危害的认识仍显不足。
吸烟对青少年的危害不容小觑。青少年时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终身吸烟的风险越大。烟草烟雾中含有7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包括至少69种已知的致癌物质。青少年时期各系统和器官的发育都尚不成熟,更容易吸收有毒物质,从而损害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器官的健康。
除了身体健康,吸烟还会对青少年的大脑发育产生深远影响。尼古丁会影响大脑发育,导致学习和认知过程中的长期缺陷,如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冲动和焦虑增多。一位16岁的吸烟者小张(化名)就因为吸烟影响了跑步训练,不得不在教练的劝说下戒烟。他坦言,最初只是觉得吸烟很呛,但慢慢地就从偶尔吸一支烟发展到每天吸10多支。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保护青少年免受烟草危害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家庭、学校和社会需要共同努力,为青少年营造无烟环境。
家庭是保护孩子的第一道防线。研究发现,健康行为具有强大的代际传递性。在父母吸烟的家庭中,青少年的吸烟率明显增加。如果父母吸烟,会导致子女有样学样,而如果父母带头戒烟,也会为子女树立榜样,激发其戒烟意愿。关于控烟,父母需要带领孩子一起,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学校是青少年由家庭生活到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对于青少年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的影响非常大。老师群体和无烟校园管理是两大关键因素。一方面,如果老师吸烟,会对学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对于青少年来说,同龄人的影响效应最强,如果校园管理有疏漏,很多青少年出于从众的心理,会跟同学一起吸烟。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健康教育课程、鼓励同伴教育、加强禁烟管理等方式控烟。
从社会角度而言,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严格控制影视剧中的吸烟镜头,以及加强公共场所无烟环境建设及无烟文化的倡导,都是控烟的重要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强调:“对烟草业而言,上瘾的年轻人代表一辈子的利润。”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保护青少年免受烟草危害,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创造一个无烟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远离烟草,拥抱健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