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过敏原标识,你真的看懂了吗?
牛奶过敏原标识,你真的看懂了吗?
2024年1月18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就《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等4项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关于食品过敏原标识的规定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常见的过敏原之一,牛奶及其制品的标识尤为重要。本文将为你详细解析牛奶过敏原标识的相关规定和注意事项,让你不再错过任何细节,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GB 7718征求意见稿:过敏原标识即将成为强制要求
根据GB 7718征求意见稿,食品过敏原的标识将从推荐性转变为强制性。具体来说,以下食品配料可能导致敏感人群产生过敏反应,如用作配料,应在配料表中加以提示,或在配料表邻近位置标示提示信息:
- 牛奶及其制品
- 鸡蛋及其制品
- 鱼类及其制品
- 甲壳纲类动物及其制品
- 树坚果及其制品
- 花生及其制品
- 大豆及其制品
- 小麦及其制品
- 芝麻及其制品
此外,生产加工过程中可能带入致敏物质时,如共用生产车间、共用生产线时,鼓励标示致敏物质的提示信息。
国内外案例:过敏原标识的重要性
2021年,英国通过了“娜塔莎法”,要求所有预包装直销食品都必须在标签上标明配料表,包括可能存在的过敏原。这一法规的出台源于少女娜塔莎-埃德南-拉帕茹斯因食用未标明过敏原的法棍而发生致命过敏反应的悲剧。
在美国,根据《2004年食品过敏原标签和消费者保护法案》,牛奶被列为八大主要食品过敏原之一,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明确标示。例如,如果产品中含有乳糖或乳清蛋白,必须在配料表中注明“含有牛奶”。
实际产品标识案例解析
以某品牌巧克力为例,其配料表中包含“乳粉”和“乳清蛋白”,在配料表下方有明确的过敏原提示:“本产品含有牛奶成分,可能含有微量坚果成分。”这样的标识方式既符合法规要求,又能有效提醒过敏人群。
再看某品牌饼干的包装,配料表中虽然没有直接出现“牛奶”字样,但含有“乳粉”和“乳糖”,在配料表邻近位置有提示:“含有乳及乳制品”。这种标识方式同样符合要求,能够帮助消费者快速识别潜在的过敏原。
如何正确解读牛奶过敏原标识
关注配料表:仔细阅读配料表,留意“乳粉”、“乳清蛋白”、“乳糖”、“奶油”、“酪蛋白”等与牛奶相关的成分。
留意提示信息:有些产品会在配料表下方或邻近位置专门标注过敏原信息,如“含有牛奶”或“可能含有牛奶”。
注意交叉污染提示:一些产品会标注“可能含有微量牛奶成分”或“在处理牛奶的生产线上生产”,这表明存在交叉污染的风险。
检查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过敏原标识规定可能会更新,确保你查看的是最新版本的产品信息。
咨询生产企业:如果你对某个产品的过敏原信息有疑问,可以直接联系生产企业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随着GB 7718征求意见稿的出台,食品过敏原标识即将成为强制要求。对于牛奶过敏的人来说,学会正确解读这些标识至关重要。通过关注配料表、提示信息和交叉污染提示,你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避免因误食引发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