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杰青榜单揭晓:北大清华浙大表现亮眼,王启民校友精神长存
2024杰青榜单揭晓:北大清华浙大表现亮眼,王启民校友精神长存
近日,202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本科毕业院校校友排行榜揭晓,北京大学以17名本科校友获杰青荣誉位居榜首,清华大学紧随其后,浙江大学位列第三。这一榜单不仅展现了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实力,也反映了国家对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视和支持。
国家政策导向:青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首次将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细分为A、B两类,其中B类专门资助优秀青年科研人员。这一改革旨在推动基础科学研究的进步,培养具有突破性创新潜力的科学家和科研团队。
2023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一系列措施》,明确提出要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青年科技人才的资助规模,确保资助项目数占比保持在45%以上。据统计,我国青年科技人才规模迅速增长,2012年至2021年期间,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数量从416.7万人增加到858.1万人,年均增长率为7.67%。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45岁以下人员占比超过80%,充分体现了青年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顶尖高校的人才培养特色
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在培养杰出人才方面各具特色。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自2014年成立以来,致力于培养沟通中国与世界的人才。学堂开设独具特色的中国学硕士研究生项目,吸引了一批批国内外知名高校优秀学子前来求学。十年来,学堂已培养出972名学生,来自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燕京学堂的毕业生奔赴世界各地,在各领域内发光发热,为传递中国声音、推动中外人文交流贡献青年力量。
清华大学实施“学堂计划”,涵盖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基础学科。该计划以培养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为目标,每个学科班都由顶尖学者担任首席教授。例如,数学班由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教授担任首席教授,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由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教授领衔。学堂计划注重“因材施教”和“深耕精耕”相结合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开展阶梯式培养,着力打造深度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
浙江大学在2024年扩大本科招生规模,并新增多个交叉复合专业。例如,新设人工智能荣誉项目班,围绕人工智能核心、计算智能、智能系统三大课程群,着力培养兼具时代敏感性与前瞻性、富有社会责任感与伦理道德意识的人工智能领域引领者和战略科学家。此外,学校还新设数字公共治理荣誉项目班、新农科实验班等多个特色班级,致力于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实践精神与行业贡献的典范
在关注顶尖高校人才培养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在行业一线涌现出的杰出人才。被誉为“新时期铁人”的王启民同志,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杰出校友,他的一生诠释了实践经验和行业精神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王启民是大庆油田的杰出贡献者,他继承和发扬了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的优良传统,为国家石油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事迹展示了在特定行业领域,通过长期实践积累和艰苦奋斗精神,同样能够培养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杰出人才。
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
从2024年杰青榜单和王启民的事迹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学术研究与实践能力并重:高校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也要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兼顾:既要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又要强化他们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和理解,使他们成为既能融入世界又能贡献祖国的优秀人才。
顶尖高校与行业院校互补:顶尖高校在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领域具有优势,而行业特色院校则在实践应用和特定领域有独特贡献。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持续支持与长期培养:杰出人才的成长需要长期的培养和支持,国家和社会应建立持续性的支持机制,为人才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和资源。
总之,高校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通过不断创新培养模式,优化教育体系,我们一定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青年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