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春节里的非遗故事:陕北安塞与山西中阳的剪纸艺术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27:3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春节里的非遗故事:陕北安塞与山西中阳的剪纸艺术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很多地方,春节有剪纸、贴窗花的习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陕西安塞剪纸艺术,受到新石器时代彩陶、汉代画像石、唐宋雕塑绘画的影响,被誉为“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

安塞剪纸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余泽玲从七八岁开始就跟随母亲和姐姐学习剪纸。每年一进腊月,她就开始为春节准备剪纸作品。她的作品大多源于生活,以独特的视角记录着传统节日的热闹场景。在她的巧手下,春节的张灯结彩、端午的龙舟竞渡、中秋的团圆赏月等画面栩栩如生,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余泽玲介绍说:“每年到春节,安塞都会有打腰鼓闹红火的传统活动,所以我创作了许多民俗和闹红火主题的剪纸作品。过年的时候剪纸订单特别多,尤其是生肖题材的作品。去年是龙年,今年是蛇年,每到这个时候都能接到大量订单,收入也相当可观。”

安塞剪纸饱含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和强烈的感情色彩。为了让剪纸得到传承和发展,安塞区先后成立了20多家专业合作社,每年都会举办剪纸培训班。同时,剪纸也被引入小学手工课。目前,全区有400多名剪纸艺人,专业从事剪纸工艺的近60人。安塞剪纸已经走出黄土地,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中阳剪纸:记录人间烟火“剪”出美好憧憬

同样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山西中阳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中阳剪纸主要分为三大类:红色剪纸、彩色剪纸和用灯熏制而成的熏样剪纸,多以喜庆、和谐、吉祥为主题。其制作工艺包括起稿、单剪或折剪,最后进行染色或拼贴。从衣食住行、节日风俗到人生礼仪、祈福信仰等题材,都在一折一剪之间跃然纸上。

中阳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崔春梅说:“中阳剪纸的最大特点就是随心所欲。拿起剪刀和红纸,就可以把我们的生活场景剪出来。因为我们生在这片土地上,生活非常丰富,可以用剪刀代笔,记录下点点滴滴。”

据考证,中阳剪纸与汉画像石有着密切关系。1984年至1985年间,在中阳县金罗镇道棠村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发现了许多与剪纸相关的图案。这种传统民间技艺,通过心口相传,将时光的精华凝聚于方寸之间。

崔春梅展示了一幅特别的作品:“这幅作品描绘的是黄土高原上的三个窑洞,透过窑洞可以看到一只大象,象鼻卷成一棵大树,呈现出蛇形,因为明年是蛇年。中间盘绕着一只兔子,寓意‘蛇盘兔,必定富’。整个作品名为《家有蛇盘兔 栽下摇钱树》,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在中阳县,剪纸的用途和意义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得更加多元。崔春梅介绍道:“我们尝试将中阳剪纸的纹样与青花瓷相结合,创作出更具现代感的作品。有的家庭希望定制全家福,我们会把一家人的属相融入剪纸中,创作福字或如意图案。”

目前,中阳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和传承新秀已超过60人。当地还建立了剪纸传习所,在中小学增设剪纸课程,并建成了剪纸艺术展馆,为这项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崔春梅表示:“看到春节申遗成功,我们都感到非常高兴。我们会继续努力,把剪纸这门艺术发扬光大,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下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