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糖尿病全面管理指南:五项核心策略加最新药物进展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41:5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糖尿病全面管理指南:五项核心策略加最新药物进展

空腹血糖7.1 mmol/L,这个数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值,但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它却关系到健康和生活质量。中日友好医院的杨文英教授和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联盟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宋美静医生,共同推荐了一套全面的血糖管理方案,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提升生活质量。

01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慢性高血糖。这种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进而引发多系统损害,包括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严重时可导致功能减退甚至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还可能出现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等。

02

糖尿病的常见症状

糖尿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

  • 频繁排尿:当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mmol/L)时,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小时尿量可达50001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 口渴:高血糖使得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得血浆渗透压进一步增加,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 饥饿感:由于胰岛素缺乏或抵抗,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组织细胞实际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另外,由于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机体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增加。

  • 疲乏无力:2型糖尿病患者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和有效的释放出能量,同时组织缺水、电解质失衡及负氮平衡等,因而会出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症状。

  • 视力下降:血液中过量的糖会损害眼睛中的细小血管,这会导致视物模糊。这种模糊的视觉可能发生在一个或两个眼睛。如果糖尿病患者不进行治疗,这些血管的损伤会变得更严重,最终可能出现永久性视力丧失。

  • 伤口愈合缓慢:血液中高含量的糖会损害身体的神经和血管,影响血液循环。因此,即使是小的伤口愈合也需要数周或数月。伤口愈合缓慢也会增加感染风险。

  • 手或脚刺痛、麻木:高血糖会影响血液循环,损害身体神经,引起神经病变。2型糖尿病患者中往往会出现手足疼痛或麻木感。如果糖尿病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症状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恶化,并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

  • 皮肤变化:如黑棘皮病(皮肤皱褶部位出现天鹅绒样色素沉着,如颈部或腋下),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相关。此外,还可能出现皮肤瘙痒或真菌感染。

03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包括:

  • 空腹血糖≥7.0 mmol/L
  • 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04

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涉及多个系统,包括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皮肤感染、妊娠并发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听力问题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等。这些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危及生命。因此,有效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是糖尿病管理的核心目标。

05

“五驾马车”:糖尿病管理的核心策略

糖尿病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患者、医生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杨文英教授和宋美静医生推荐的血糖管理方案,涵盖了运动、饮食控制、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糖尿病教育五个方面,形象地比喻为“五驾马车”,共同驱动血糖控制的目标。

1. 饮食控制:合理膳食是基础

  • 维持合理体重:BMI保持在18.5-24.0 kg/m²之间。
  • 选择低升糖指数(GI)食物:如全谷物、杂豆类等,有助于平稳血糖。
  • 蔬菜摄入:每日至少500g,其中绿色叶菜占70%以上。
  • 控制油脂:每日烹调油用量控制在25-30g。
  • 注意进餐方式:细嚼慢咽,每餐进餐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
  • 合理安排进餐顺序:先吃蔬菜,再吃肉类,最后吃主食。

2. 运动疗法:规律运动助控糖

  • 运动频率与时间:每周至少150分钟,可分次进行,每次30分钟左右。
  • 运动时机:餐后1-3小时开始运动。
  • 运动类型:以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如快步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同时配合抗阻训练。
  • 注意事项: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中注意补水,避免低血糖。

3. 药物治疗:科学用药是关键

  • 遵医嘱用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降糖方案,包括口服药物和注射类药物。
  • 常用降糖药物
    • 双胍类:如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用药。
    • 磺脲类:如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等,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发挥作用。
    • GLP-1受体激动剂:如利拉鲁肽,可延缓胃排空,抑制食欲。
    • 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通过促进尿糖排泄降低血糖。
    • DPP-4抑制剂:如西格列汀,可增加GLP-1水平。
    • 胰岛素:当口服药物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时,应及时使用胰岛素治疗。

4. 血糖监测:定期检测知疗效

  • 空腹血糖:目标范围4.4-7.0 mmol/L。
  • 餐后血糖:不超过10.0 mmol/L。
  • 血压控制:目标值<130/80 mmHg。
  • 血脂管理:定期检查,保持在正常范围。
  • 监测工具:可选择传统血糖仪或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

5. 糖尿病教育:知识武装助管理

  • 定期学习:参加糖尿病教育课程,了解疾病知识和管理技巧。
  • 自我管理:掌握正确的血糖监测方法,学会识别和处理低血糖。
  • 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影响血糖控制。
  • 定期筛查并发症:包括眼底检查、神经病变筛查、肾功能检测等。
06

最新研究进展:GKA药物带来新希望

杨文英教授在第十五届ABCD华人糖尿病前沿交流会上,介绍了葡萄糖激酶激活剂(GKA)多格列艾汀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显示,多格列艾汀不仅能有效控制血糖,还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07

实用建议:从日常做起

  • 合理安排饮食: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注意食物多样性,保证营养均衡。
  • 坚持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 规律服药:遵医嘱按时服药,不随意增减药量。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 监测血糖:记录血糖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评估长期控制情况。
  • 预防并发症:定期筛查,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关注心血管健康,定期检查血压、血脂。
08

结语

糖尿病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通过科学管理和积极治疗,患者完全可以拥有高质量的生活。正如杨文英教授和宋美静医生所强调的,糖尿病管理需要患者、医生和家庭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并进,驾驭好“五驾马车”,共同战胜糖尿病,拥抱健康人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