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产学研合作再添硕果:杨建明教授团队成功落地
青岛产学研合作再添硕果:杨建明教授团队成功落地
近日,青岛农业大学杨建明教授团队的“光合固碳产能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成功落地,通过青岛市工研院的积极对接,该项目相关10项成果专利实现转让,并与喜海投资共同成立了喜海生物科技(青岛)有限公司进行成果产业化。这一成功案例体现了青岛协同创新研究院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显著成效,也为其他高校和企业提供了一条可行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
技术创新:以自然界中的沼泽红假单胞菌为基底
杨建明教授团队直击光合固碳技术的痛点,以自然界中的沼泽红假单胞菌为基底,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经过适应性进化、随机突变、大规模筛选,选育获得高固碳效率的菌株。随后,团队通过基因编辑、启动子筛选、代谢工程、培养条件优化等多个合成生物学策略,逐步提升该菌株的番茄红素合成效率。
突破性进展:绿色生物合成番茄红素达细胞干重约30%
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杨建明教授团队最终获得了绿色生物合成番茄红素达细胞干重约30%的高效菌株。这一突破性技术不仅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还为生物制造业的绿色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市场前景:番茄红素市场价格约500万元/吨
番茄红素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红色类胡萝卜素,因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炎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等行业。目前,番茄红素的市场价格大约为500万元/吨。这一突破性技术,有望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推动生物制造业绿色发展。
产学研合作:政策支持与资本助力
这一成果的转化离不开多方力量的协同推动。青岛协同创新研究院作为国内首个承载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积极搭建开放性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军地科研力量有效对接和合作。崂山区发布的《崂山区实施“繁星计划”三年行动方案》也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喜海投资控股集团的资本助力也是该项目成功转化的重要因素。
未来展望: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升级
这一突破性技术的成功转化,不仅为青岛农业大学和喜海投资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它为生物制造产业的升级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随着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生物制造业绿色发展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