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腺病毒治疗迎来新突破:靶向ALCAM和溶瘤病毒疗法显成效
人腺病毒治疗迎来新突破:靶向ALCAM和溶瘤病毒疗法显成效
近期,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刘佳课题组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瞿介明课题组合作,在人腺病毒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研究团队通过多中心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的转录组数据和膜蛋白组CRISPR/sgRNA文库,成功鉴定了B组人腺病毒侵入相关的新宿主因子ALCAM。这一发现为抗病毒药物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并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研究揭示了ALCAM与HAdV-B7纤维结蛋白(knob)结构域的相互作用机制,并验证了其在多种B组腺病毒中的广泛作用。这一发现为抗病毒药物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谢雨桑博士和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梅红助理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瞿介明教授及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刘佳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与此同时,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张宏伟教授团队在溶瘤病毒治疗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开发了新型溶瘤病毒Ad-TD-nsIL12,该病毒由人5型腺病毒(Ad5)改造而成,具有三个基因缺失(E1A-CR2、E1B-19K和E3-gp19K),并保留了E3B基因以确保肿瘤细胞中的高复制率。此外,病毒中还引入了非分泌性IL-12,以维持血液中适当水平的IL-12,增强抗肿瘤效果。
在临床试验中,8名复发高级别胶质瘤(rHGG)患者接受了Ad-TD-nsIL12治疗。结果显示,该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中,1名患者达到完全缓解,1名患者达到部分缓解。此外,治疗后组织样本显示出CD4+和CD8+ T细胞的显著浸润,进一步验证了病毒的免疫诱导作用。
当前,人腺病毒感染的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腺病毒是引起我国SCAP的第二大常见病毒性病原,可导致呼吸道、眼、胃肠道及其他多种上皮细胞感染。虽然大多数腺病毒仅引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但B组腺病毒可造成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目前,尚未有针对腺病毒的靶向抗病毒药物。
专家表示,这些新发现为开发针对人腺病毒的特效药物提供了新的方向。未来,基于ALCAM的靶向治疗和溶瘤病毒疗法有望成为治疗重症腺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