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App自动续费陷阱多,专家详解三种套路与维权之道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11:4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App自动续费陷阱多,专家详解三种套路与维权之道

近日,“关闭自动续费仍被扣费”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一位网友在2023年9月开通了某网盘的季度会员,随后立刻关闭了自动续费。可到了12月底,她还是接到扣费68元的消息,被迫续上了下一季度的会员。这一事件再次将手机自动扣费问题推到了公众视野的前沿。

在数字化时代,手机自动扣费功能虽然带来便利,但也暗藏财产安全隐患。某些商家为了逐利,打出了“7天免费试用”“1元享7天”等广告来招揽用户。殊不知,这些有可能是商家设置的陷阱。有的点击“免费试用”后即默认开启包月包年套餐;有的“低价试用”宣称低价续费,结果续的是高价套餐。

手机软件“免费试用”陷阱多

近日,在北京工作的张女士在使用一款名为“脉脉”的App应用软件时,看到一则试用广告,声称0.1元即可享有7天低价会员试用期。让张女士没有想到的是,在购买了7天试用期结束之后,竟被商家自动扣了288元会员费。

投诉人 张女士:它有一个一角钱会员试用,是7天。7天过了之后,我就没打开App,它就自动扣费了,扣费了之后也没有提示我,我也不知道这个事情。后来查账的时候才发现扣了这么一笔会员费。

按照张女士的提示,记者下载了这款App应用软件,记者发现张女士所说的会员试用广告依然存在。

记者注意到,关于试用时间以及试用后的自动续费,该软件使用很小很浅的字放在了极为不起眼的地方,很容易忽视自动续费协议进行充值。

记者调查发现,类似的情况并不是个案,一款名为万物识图的App应用软件,也设置了优惠体验广告。

投诉人 李先生:当时用了这款软件,说是一块钱还是几块钱可以体验7天,我想着试一试就把这个费用给付了,后面我就把这个软件给删了,就没再管它。过了一段时间,有一笔扣费信息,我一查就是这个软件。

据李先生说,这款软件在7天优惠体验后,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直接自动扣除了45元的会员费,这让李先生感到不可接受。

记者打开了这款软件,发现在付费页面用显著的文字写明领取7天0.99元体验试用,记者注意到,在选择项的下面有一排小字,只有将自动续费协议点亮后才可以进行立即体验。

诱导消费者付费陷阱大体可分三个方面

那么,这些App应用软件存在哪些诱导消费者付费的陷阱手段呢?哪类App应用软件容易存在此类陷阱呢?

记者梳理发现所谓的“免费试用”“低价享用”陷阱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误导式试用陷阱,消费者开通App“免费试用”或“低价享用”后被立刻扣费,而免费或低价部分只是购买一个月至一年服务的前几天;

其次是突袭式订阅陷阱,消费者开通App“免费试用”或“低价享用”期内还未结束,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提前扣费,自动订阅并成为续费会员;

另外还有捆绑式续费陷阱,消费者开通App“免费试用”或“低价享用”期满后,同样不给予任何形式的提醒,自动续费成为付费会员。

用户投诉维权主要集中在工具类应用软件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商家以免费、低价为诱饵,掩饰真实的合同关系和收费情况,导致不少消费者上当受骗,相应的投诉举报量也就随之增长。

某第三方投诉平台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据他们统计,仅免费试用和低价享用类投诉最多的一年达9000多起。

某第三方投诉平台运营经理 孙晓明:2020年的投诉,从年度来看是(我们平台)最多的一年,总共有9500多单相关投诉都是关于免费试用或者是低价享用的。从月度来看,我们观察到,2021年的2月份,因为一个软件有一个促销活动,大批量的用户投诉会比较多,单月的投诉就超过了1500单。

从这个平台上看,在大量的App“免费试用”或“低价享用”投诉受理中,主要集中在工具类的产品上,尤其是像P图修图类工具,或者是办公类的工具产品。

同时记者发现,消费者在意识到这些商家App陷阱后想申请退款时,在很多App上根本找不到客服电话,仅可通过邮箱、吐槽箱提供意见建议。

受到侵害的消费者该如何维权?

这些商家的App应用软件陷阱到底侵犯了消费者哪些权益?受到侵害的消费者又该如何维权?对于一些不良商家又应该如何规制?

App应用软件“免费试用”“低价享用”往往涉及格式条款,但一些商家在格式条款中未明确标注免费试用、低价享用优惠方案的详细解释,通过含糊不清、不完整、不显著的表述或明示,从而诱导消费者在不充分知情的情况下被自动续费扣款。这样的行为到底侵害了消费者哪些权益呢?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 马勇:第一个是侵犯到了消费者的知情权,网络交易具有很多隐蔽性的特征,就应该让消费者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去选择。另外,还涉嫌侵犯消费者的选择权,有些自动续费没有提供别的选择,默认勾选了自动续费以及捆绑自动续费,这些都是侵犯了消费者选择权。在侵犯到了知情权和选择权基础之上,那么自然也就侵犯到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自动续费通常涉及如何明示、是否同意、如何取消等核心问题。如果一些不良商家侵害了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又该如何更好地维护自己权益?

西南政法大学公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杨尚东:目前根据我们相关法律的规定,消费者享有的救济途径主要有五个:一个是与经营者自行和解,第二个就是向消费者协会提出让他们介入进行调解,第三个就是向行政部门进行投诉,四是向仲裁机构要求仲裁,最后一个就是向法院提起诉讼。

近期,对于备受诟病的自动续费问题,相关部门进一步出台了规范措施,今年3月19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对自动续费问题进一步作出了明确规范。条例明确规定,经营者采取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该条例将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如何关闭“隐藏选项”?这几步教你彻底关闭

自动续费关闭难、步骤多,问题出在哪里?

有消费者反映,平台会员按年续费后,会额外赠送100多天,也就是加起来共400多天的会员有效期,原本应该在2024年5月到期,自动续费却按照一年365天的周期提前扣了款,100多天的额外会员根本用不了。

记者从多家网络应用服务提供商了解到,自动续费涉及服务提供商、应用商店及支付平台等多个环节,各环节的取消通道不畅、扣费期限不统一是问题的根源之一。

从扣费的不同情况方式来看,安卓应用商店与苹果应用商店的扣款周期不一致,如果用户使用的是安卓手机,就可在会员有效期到期后才会进行下一次扣费,但苹果的政策是以一年为最长扣款周期,因此就出现了提前扣费的问题。

对此,记者拨打苹果官方客服了解到,“苹果的续费周期不同取决于软件官方,比如,有的软件按周续费,有的按月,有的按季度,有的按半年或一年续费,苹果没有硬性的续费周期。”记者询问如何取消自动续费服务时,客服回复到:若在苹果手机支付的APP平台会员,需在各平台取消续订服务或支付平台进行取消。

工信部:明确APP自动续订及自动续费方式

早在2023年初,工信部印发通知,部署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围绕提升用户服务感知、提升行业管理能力,共提出26条措施。

通知要求:采取自动续订、自动续费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征得用户同意,不得默认勾选、强制捆绑开通。在自动续订、自动续费前5日以短信、消息推送等显著方式提醒用户,服务期间提供便捷的随时退订方式和自动续订、自动续费取消途径。

不少用户反馈,订阅自动续费服务后,并未在自动扣款前收到短信或消息推送的提醒。对此,用户需要通过自行查找购买平台进行续费取消的方式。

如何关闭“隐藏选项”?这几步教你彻底关闭

iOS系统

方法一:打开苹果手机设置→Apple ID→订阅(会显示“订阅中”和“已过期”两种订阅栏目)→选择“订阅中”APP会员信息,下拉到最后,点击“取消订阅”即可。

方法二:若自动取消后,费用仍扣除当月/季度的费用,可申请退款进行维权退费。

进入设置→Apple ID→扣款记录订单,选择对订单有疑惑→申请退款,在选择退款理由的时候,选择“我无意续期订阅”即可。

其他手机系统

以华为手机为例:

进入设置→华为账号、付款与账单、云空间等→付款与账单→自动续费/免密支付→退订APP业务即可。

支付宝

进入我的→设置(右上角齿轮状)→支付设置→免密支付/自动扣款→退订APP业务即可。

微信支付

打开微信进入我→服务→钱包→支付设置(下方)→自动续费,取消相关订阅即可。

快查查自己的“自动续费”是否开启,

别被扣费了还不知道~

“自动续费”不再踩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