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境栽培”成续断种植主流,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
“拟境栽培”成续断种植主流,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药材续断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续断以其独特的补肝肾、强筋骨功效备受青睐。最新的续断种植技术不仅提高了产量和品质,还有效减少了病虫害的影响,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科学的选地整地、播种育苗、移栽定植和田间管理,续断种植正朝着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续断的药用价值,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拟境栽培”引领续断种植新革命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院士和郭兰萍研究员团队研发的基于“拟境栽培”的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农业主推技术,成为中药材领域唯一的一项主推技术。经过20年的研究与实践,该技术形成了以“拟境栽培”为核心的中药材生态种植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中药材栽培中土壤连作障碍和环境污染问题,确保了中药材临床质量和疗效。该技术在全国20多个省市示范推广,带动生态种植1500万亩以上,为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拟境栽培”技术的核心是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下,模拟续断的自然生长条件,包括光照、温度、湿度和土壤环境等。通过精确调控这些环境因素,可以创造出最适宜续断生长的微环境,从而促进其生长发育和有效成分的积累。例如,通过调节光照强度和光周期,可以促进续断的光合作用和生物量积累;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和养分供应,可以提高根系的生长质量和药用成分含量。
产量与品质双提升
“拟境栽培”技术的应用不仅显著提高了续断的产量,还大幅提升了其品质。以瓜蒌-黄豆立体生态种植模式为例,该模式通过合理配置不同作物的生长空间和资源利用,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结果显示,采用这种模式后,瓜蒌产量增加了150公斤/亩,黄豆增收100公斤/亩,亩增效益约30%。同时,基于逆境效应开展的霍山石斛栽培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拟境栽培模式下,霍山石斛的总多糖、总生物碱和总黄酮含量分别提升了44%、154%和76%。这些研究成果为续断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病虫害防治实现绿色防控
在续断种植中,病虫害防治一直是一个重要难题。传统的化学农药使用不仅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还可能导致药用成分的降低和药害的发生。近年来,基于多模态大数据的病虫害精准鉴定技术为续断种植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该技术通过农业大数据和多模态智能算法,建立了农作物病害智能感知平台,实现了病害的早期诊断和精准预测。具体来说,该技术能够通过图像识别、声音分析和环境监测等多种手段,实时监测续断的生长状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并提供相应的防治建议。这种精准防控方式不仅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还有效提高了防治效果,确保了续断的品质和安全性。
生态可持续性与未来展望
续断种植新技术不仅关注产量和品质的提升,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例如,在肥料使用方面,通过创新的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可以减少化肥用量40%,同时保持甚至提高作物产量。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通过绿色防控减药增效技术,可以减少农药用量50%,降低根腐病发病率10%-50%。这些措施不仅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还保护了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多样性。
此外,新技术还注重土壤质量的改善和提升。以苍术-玉米间套作为例,相比单作种植模式,土壤肥力提高了20%,促进了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等根际促生菌的富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提高了30%。这些变化不仅改善了土壤结构和养分循环,还增强了土壤的自我修复能力,为续断的长期稳定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这些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续断种植正朝着更加高效、优质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不仅为中药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途径。未来,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续断种植技术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