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祖师爷——《科学管理原理》
管理学的祖师爷——《科学管理原理》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是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不仅提出了许多具体的管理方法,更重要的是它倡导了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强调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弗雷德里克·泰勒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美国工业出现前所未有的资本积累和工业技术进步,大机器生产客观上对管理形式,组织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落后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难以使劳动者发挥潜力严重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当时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关系严重激化:资本家对工人态度蛮横,工人生活艰苦,而资本家个人却过着奢侈的生活;工人则不断用捣毁机器和加入工会组织领导的大罢工来争取自己的权利。于是人们便投入精力对管理进行系统的研究。
在管理发展史上,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所倡导的科学管理理论,是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使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的一次质的飞跃。
一.磨洋工的原因
1. 懒是人的天性
每个人的天性都是懒的,想生活或工作的舒适轻松,在缺乏监督和惩罚的环境下偷懒变得难以避免,虽然部分人出于追求额外的收入而努力工作但身体的疲劳往往会抵消这种动力从而选择偷懒。例如,某工人推一辆载重的独轮车时,即使在上坡,他也会走得很快,尽可能减少负重的时间,而回程时他却立即放慢步伐,利用一切机会来拖延时间。
2. 复杂的人际关系
事实上,如果一个工人每天都尽力地去工作,他会被周围的同事所排斥甚至谩骂,因为他显得其余工人在偷懒或者能力不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每个人都顾虑重重,为此刻意磨洋工。 例如,一个经验丰富的高尔夫球童,向一个特别有活力且对高尔夫有浓厚兴趣的新球童讲道,捡球时放慢速度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他们是按小时收钱的,捡得越快他们就挣得越少,最后还告诉他,如果捡得太快,其他球童就会暴打他一顿。
3. 怕失去工作
工人们很清楚当自己努力工作时才能实现收入最大化但仍然选择有意识地主动地磨洋工,因为他们担心个人或机器的产出的实质性增长会使他们的同行甚至自己面临失业。当一位工人上班时,大多数情况下他会刻意地干尽可能少的活,而不是竭尽全力干尽可能多的活,结果是他每天完成的工作量比他实际所能完成的要少得多,多数情况下不会超过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4. 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通常所采用的管理制度存在缺陷,使得工人有必要通过“磨洋工”或怠工来维护自己为的最佳利益。刻意磨洋工的现象是在计件工资制下才充分发展起来的。如果由于他的卖力工作而使产出增加,进而使每件产品的工资降低了两三倍,那么,该工人就会完全无视雇主的利益——如果磨洋工能防止工资降低,他便会果断地采取这一措施。
二.减少磨洋工的办法
1.科学地挑选工人
所谓一流工人的工作能力是指,一个身体强健的人能够长期保持旺盛的工作精力而无损于他的健康的一种干劲。但并非挑选工人就是要挑选最好最优秀的工人,而是挑选最合适某种工作的工人。泰勒以搬运生铁为例,一个把搬运生铁作为职业的人最好是比较强壮和迟钝的就像一头牛,这活在聪明机灵的人看来单调无趣而折磨。他是那么迟钝和笨,甚至于绝大多数的体力活他都干不了。
2.工作流程的科学化制定和管理
工时和工序的研究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它要求对工人完成一件工作的全部细分动作和所使用的工具进行详细的科学研究,将原来第一流的工人掌握的知识收集起来加以分析整合并进行专门的实验研究出最佳的生产方式。
例如,对一个一流铲运工来说,存在一个给定的每天最大的工作量铲运负重量。只有通过认真的实验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首先要选择两三个一流铲运工,支付给他们一部分额外的工资;然后,逐渐改变铲运负重,持续若干星期,仔细观察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变化。结果发现,一流铲运工每次的铲运负重为21磅时,将实现每天最大的工作量。例如,每次铲运24磅或18磅,一天下来,总的铲运吨数都不如每次铲运21磅所能铲得多。当然,铲运工也不是每次都能铲运21磅,然而,尽管有三四磅的差别,但只要每次的平均负重是21磅,一天下来,他就能铲运最大的吨数。
例如,为了探究每台机器最适合的切割速度,而进行了一系列实验。通过改变下列变量对工具速度的影响:(A)所要切割的金属的质量特征。(B)用以制造工具的钢的化学成分以及对工具的热处理。(C)刨削的厚度。(D)工具上刀刃的形状或轮廓。(E)是否将工具完全浸入清水中或其他冷却剂中。(F)切割的深度。这方面的实验已断断续续地进行了大约有26年的时间,为了配合这个实验,还专门配备了10台不同型号的实验机器。详细记录的实验有30 000~50 000次,此外,还有数不清的没有进行记录的实验,为了研究这些规律,用实验工具把80多万磅的钢铁切割成了碎屑,花费了15万~20万美元。
在各个行业众多的方法和工具中,总有一种方法比别的方法更有效率,总有一种工具比别的工具要好。只有对一切在用的方法和工具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同时结合精确的动作和时间研究后,才能发现做好的办法和工具,从而将生产的流程由科学的方法取代单凭经验行事的办法。
3.差别计件制
差别计件工资制,就是对同一种工作采用两个不同的工资率:首先是通过对工时和工序的研究,分析出一个一流工人的工作量来作为衡量工作情况的标准。其次对那些完工时间最短且质量也高的工人,就按一个较高的工资率计算;对那些完工时间长且质量差的工人,则按一个较低的工资率计算。
差别计件工资制的主要特点是,对能在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工作的工人,给予相对较高的工资奖励。差别工资制的另一大优点是,它能够迅速地清除所有的差等工人,并把适合的人选吸收进来。因为高工资是发给在工作质量和数量上具有双重优势的工人的,只有较高的工资率才能对这样的工人产生魅力。制定低工资率时,应当低到连最差等的工人也对它失去兴趣的水平。体现了赏罚分明的科学理念。对完成者予以奖励,对达不到者予以相应的惩罚。
当工人们觉得自己的努力付出得到了公正的对待时,他们的士气得到提升会更加愉快地工作,雇主和工人们的关系会变得健康和谐。
4.职能工长制
泰勒提出废除当时企业中军队式的组织而实行职能式的组织。军队式组织里指令是层层传达的,厂长,经理和车间主任的职责是复杂的,需要相当的专门综合的素质,即教育,专门知识,机智,诚实,毅力,判断力,常识,充沛的精力,健康的身体状况等。但是每一个工长不可能同时具备这些素质。为了使工长的职能有效发挥,就要进行进一步细分,使每一个工长只承担一种管理职能,使得对管理者的培训更容易,充分提高效率。由于作业计划由计划部门拟定,工具和作业方法标准化,车间现场工长只负责现场指挥与监督,因此非熟练技术工人也可以从事较为复杂的工作,从而降低了整个企业的生产费用。
5.计划与执行的分开
过去的管理模式认为比起管理者工人的技能要更加娴熟,因此也就由工人来考虑如何进行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的问题,由自己来制定合适的工作方法。改进工艺的责任在于那些聪明且受过高等教育的管理者们,通常只需要一只秒表和一本有相应栏目的笔记本。而工人们的最主要任务就是执行管理者的安排和指令不需要去思考提高工艺的问题,问题由管理者来解决。
6.处理例外事件原则
例外原则就是高级管理人员吧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属管理人员而自己保留对例外的事项或者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经理们几乎每天都被淹没在文件海洋里,这些文件都需要他们过目后签章。在处理例外事件的原则下,经理们看到的文件都是被总结压缩过的,但要点不少,这样经理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可以把生产状况了解地很清楚,而被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于企业战略方针的制定和对市场及同行的了解研究。
7.有效的惩罚制度
对于违法厂规者,解雇是最有效的,但也只能是最后一步棋。通常有降低工资,长期或短期停职,罚款和给予记过处分等。泰勒凭借他多年的管理经验认为,如果罚款这一措施若能使用得当比其他各条措施都更有效。罚款措施的运用成功取决于如下两个要素:第一,采用时必须以公正判断和大公无私为准则;第二,来自罚金的每一分钱都必须以某种形式归还给工人,成立事故保险协会所有的罚款都用于支付保险金就是一个罚款返还给工人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伯利恒工厂
三.科学管理的实质是一场思想革命
工人的本性磨洋工是很让人头疼的,但工人和雇主面临的最大问题却是刻意磨洋工,这种情况存在于当时的管理中,而且是工人们深思熟虑的结果,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最佳利益。
1840年使用了动力织布机英格兰曼彻斯特的纺织工人1840年每天的棉布产量为1码,而到了二十世纪初每天生产的棉布,其长度比用手工时增加了8~10倍。1840年,英格兰的曼彻斯特有5 000名纺织工人,而现在则达到了265000人。这些数字足以说明,动力织布机的运用不会导致失业的发生。棉纺织业行业发生的案例很具代表性,因为各行各业都是在为社会创造财富,以供人们使用。人们现在肯定不会认为以前的棉布衬衫等衣物只有中产阶级才能穿而贫民则很难享有,因为这些棉布衬衫等已经是大家的生活必需品了。这种非凡的成就要归功于当时纺织工人对增加产量一概念的奋起反抗,所以才使上一辈人的奢侈品成为下一辈人的必需品,从而提高了普通人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由于他们不了解自己所在行业的历史,如同他们父辈一样,他们仍然坚信,每天全力以赴地工作与他们自身的最佳利益相背离。在这种谬论的影响下,大部分工人每天都会刻意地怠工以减少每天的产出。几乎每个工会都已经或正在慎重考虑制定各种条例,旨在帮助工人减少日产出。而那些对工人有深刻影响的劳动领袖们以及那些正在帮助工人的仁慈的人们,则每天都在宣传这个谬论,同时告诉工人们:你们已经干过头了。这些担心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将导致失业率的增加人应该意识到,正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才将发达与落后、富裕与贫穷区别开来。
泰勒说:“科学管理不是效率措施,也不是取得效率的措施,更不是整批或整组效率的措施;它不是成本核算制度,也不是分红制度,更不是奖金或酬谢工人的方式;它不是时间研究、也不是动作研究,更不对工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它不是印发给工人必须要的执行的制度性文件;它不是工人想象中的实施科学管理的各种措施,也不是工长分工制,更不是职能工长制。我这样说并不是轻视成本会计制度、时间研究、动作研究、职能工资制,以及任何一种新的工资形式或效率措施,而是在于强调这些都不是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只是管理制度的一些附属性文件。”
在泰勒看来,管理科学同样具有技术性的性质。那些曾被认为是精细化知识领域以外的管理科学,会像其他工程学的要素一样在短时间内被标准化,表格化,并逐渐被接受和利用。人们将会突破从少数组织的有限观察中借鉴经验这一传统观念,从而建立科学,严谨,实用的清晰概念。如同其他科学一样,管理学也将会被用于研究和学习。
科学管理的实质是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是工人在对待自身工作、对待同事,以及对待雇主方面的思想革命;是工长、厂长、董事等对待他们的同事、工人,以及他们在日常管理责任上的一次彻底的思想变革;是人们把管理学看成和其他学科一样的精细严谨的科学的思想革命。
四.小结
亨利·福特将科学管理的原理运用在流水线生产过程中,开拓了现代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新时代;丰田汽车将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和人本主义精神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完美结合而使精益生产理论得以产生并得到广泛推广;所有的一切,充分证明了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原则在实践过程中的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
当然,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如研究的范围比较小,内容比较窄,侧重于生产作业管理。更为重要的是,他对人性假设的局限性,即认为人仅仅是一种经济人,这无疑限制了泰勒的视野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