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如何选墨——小楷墨条选购指南
新手如何选墨——小楷墨条选购指南
写字对墨的要求其实不像画画那么高,尤其是写大字。在书法方面有条件磨墨书写的,也就是小楷、小行书和小草。一方小砚,磨满一砚堂,只要不是天气太干燥,足够写小半天的。
写字的门槛相较画画为低,受众群体大,购墨群体也就大。所以如今的新徽墨,大多也是针对小字的书法特点开发产品的,再披上经典墨版的外衣,同样一条天保九如,同样一条惜如金,新旧之间除了名字相同,其他方面天差地别。
墨的原料
墨的原料其实就三大块,烟料、胶和中药。抛去那些玄之又玄的功能,回归到这三种原料的基础作用来说,其中烟料是墨的主体,胶让烟料能够凝聚在一起,中药一方面掩盖了烟料和胶的味道,另一方面也起到增香提亮的作用。
除了这三样主料,还有一些辅料,比如大漆之类的。
头些年在论坛上见过有人讨伐某家新徽墨往墨里头加了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甚至用橡胶制品点烟,以起到增黑的效果。我没有调查过其中的真伪,所以略过这家墨庄的名字,不详究其中内幕。
各家之间的产品差异,也就存在于烟料、胶法和用药这三方面,如果非要从制作工艺上找些差别,那还有晾晒及捶打等等。
墨的分类
墨大致可以分为松烟、油烟两种基本品类,其中根据用料和添加的辅料,又有细分,如松明、松脂、灯盏、漆烟(旧时的做法是加大漆,因以为名焉)等等。按传统说法,松烟较轻色乌,宜写字;油烟黑亮有光泽,书画皆宜。这种说法也不尽然。于我个人而言,有时候松烟入画,配上合适的纸,更见韵味。写字的时候,我反而更愿意用油烟。当然,这都是见仁见智的事情。
清末,日墨开始流入我国。日墨中有传统的松烟(如纪州松烟)、油烟(如胡麻油烟),也有使用工业方法提炼的工业炭黑、石墨,当时叫做洋烟。
很多人将洋烟视为洪水猛兽,以为这是将中国的墨文化给彻底败坏了。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里提到了当时因为松烟墨的需求量极大,导致松树被大量砍伐,自然资源供不应求,当时他就提出以石油烧烟的想法:"石油至多,生于地下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需知自古以来文房四宝对普通人来说都是奢侈品,其中尤以墨、砚为甚。诸君试看琉璃厂从清末经营至今的那几家大南纸铺,哪家不是以古墨作为传家之宝。工业制墨虽然少了手工的那份灵气,但一来降低了成本,二来也易于建立质量标准。从此以后,墨从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普通人也可以徜徉于笔墨之间了。
近十几年,因为经济发展,老百姓对文化生活有了一定追求,书画受众群体下沉,很多普通人都有了消费文房四宝的需求,再加上电商、物流平台的发展,催生出一大群新徽墨来。
新老徽墨
说到墨,肯定绕不开一个传奇家族——绩溪胡氏。
绩溪古时属徽州,那是膏脂之地,能与长洲相提并论的江南文脉所在。绩溪胡氏的历史可上追魏晋,其祖先胡焱是西晋末年为躲避中原胡乱,随晋元帝司马睿从山东青州迁居江南的,曾经担任过散骑从侍、中领军。这两个职务一个是皇帝身边参赞国家事务的大员,一个是掌握禁军、可以开府建衙的大将。绩溪胡氏出将入相的历史,从老祖宗这里便开始了,历经近两千年,到共和国时期甚至出了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
胡氏宗祠
绩溪胡氏逐渐分成四个支脉,人称"绩溪四胡",即"龙川胡"、"金紫胡"、"遵义胡"(尚书胡)和"明经胡"。
这里面龙川胡比较有名的是明代的胡宗宪,也就是电视剧大明王朝里那位胡部堂,还有那位共和国的大人物;金紫胡是礼学传家,清代曾经出过礼学三胡(胡匡衷、胡秉虔、胡培翚);遵义胡又称尚书胡,一世祖是明代工部尚书胡松,敢于硬钢严嵩的猛男;名经胡里,咱们最熟悉的大概就是红顶商人胡雪岩,以及当今徽墨牌子上最常见的那个名字——
胡开文。
讲到这里,我估计很多懂行的朋友要坐不住了,您先别急着开骂,我知道胡开文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个墨庄的字号,您且往下看。
按说徽墨四大家(曹素功、汪节庵、汪近圣胡开文)里,胡开文本是后起之秀,为啥今天一提起徽墨,大家第一反应不是一曹二汪,而是胡开文呢?
曹素功青麟髓舌式墨
这也真是应了那句古诗——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话说胡开文第一代掌柜胡天柱,本是休宁县汪家的赘婿。乾隆四十七年,胡天柱接掌汪氏墨庄,从孔庙"天开文运"匾额里头选了"开"和"文"两个字,把"汪启茂墨店"改名为"胡开文墨庄"。后来胡天柱临死前嘱咐儿子,将来无论分家与否,无论是否另开分店,只要经营墨庄,都要以"胡开文"为字号,这大概就是最早的单一品牌战略吧。
胡天柱去世后,儿子胡余德承继父业。当时绩溪县编撰县志,始录汪近圣墨业的业绩,但未录胡开文墨业,可见胡氏墨业尚属平平。
清代绩溪县志
但胡余德善于经营,一方面采取多元化经营,除了墨庄外又投资了烟店、茶庄等产业,完成资本积累后不断吞并其他墨庄;一方面又依托绩溪胡氏在政商界的关系(如户部广东司主事兼办云南司事胡培翬等),扩大胡开文墨庄的影响力(如捐资兴办东山书院),到胡余德去世前,胡开文墨庄已经成了徽墨巨头之一。如果说胡天柱是胡开文的唐高祖,胡余德就是胡开文的李世民。
后来太平天国乱起,安徽是太平军与清军的主要战场之一。曹素功等老牌墨庄几乎彻底毁于兵火,而胡开文墨庄却在太平军与清政府之间左右逢源,发展得更为顺利,胡开文墨庄风头一时无两。
再后来,胡家的一些同宗也开始经营墨庄,无论店开在哪里,都打着胡开文的字号。从此胡开文墨庄便开始遍地开花。
现如今在市场上比较活跃的胡开文有三家——屯胡、绩胡、歙胡,另外还有一些杂胡,不在讨论之列。
其中屯胡、歙胡和上墨就是传说中的老三厂,巅峰时期承包了全部徽墨出口任务。
写小楷如何选墨
前面写的太多了,不知道坚持看到这里的有多少。如果您已经看到这里,那么恭喜您,这篇文章已经快写完了,因为我的午休马上就要结束了。
写小楷不能离开纸而孤立地说用墨,否则就是耍流氓。由于小楷选纸的文章和纸样我还没准备好,这里先简单说一下。小楷用纸抛开原材料和产地,大概可以按照生熟、光涩进行区分。
一般来说,墨的胶性轻重要根据不同的纸进行选择。比如你用半生熟的福建玉扣,未经砑光,即使是光面,跟微喷纸之类的现代加工纸相比,也是偏涩的。这时候不妨用胶轻一点的墨。如果用微喷纸、粉蜡纸之类的加工纸,本身已经很光滑了,不妨用胶重一点的墨。
微喷纸纸
最近流行学董其昌,很多人喜欢用淡墨,在砑成镜面的纸上写字,想呈现出墨色变化和堆叠的效果,但总不得法。这种高端玩家不妨一试古墨,我没用过,哪位大佬试完效果可以让我一饱眼福。
玉扣纸
玉扣纸
写小楷的朋友如果没看懂前面说的,可以按照以下方法无脑进行选墨。
对于买新徽墨的朋友,一是无论松油,只买入门级的元果,这样做的好处一来避免为新徽墨的炒作溢价买单,二来基本款是最考验一家墨庄品控的;二是不要去买新徽墨的高端款,因为写小楷用不到高端墨,好墨需要好纸相辉映,而现如今写小楷的朋友大多喜欢用机器加工纸,除了浓淡黑灰,别的显不出来;三是不要为了墨版买单,除非你就是冲着买收藏墨去的;四是不要乱加卖墨的微信群,里面有很多带节奏的,忽悠其他人买买买,而且党同伐异,不允许提出不同意见,堪比邪教;五是做好墨的保存,因为新徽墨实际上是将许多应该有墨庄承担的晾晒、干燥、存放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了,我手里有条某墨庄的鹿角胶桐油顶烟,日常画画用,一直在掉渣。还有一条松烟,染手染到我想哭。
这是中指
对于买日墨的朋友,一是不要听信其他人的一面之词,日墨低端款虽然是炭黑,但是胶轻墨滑,给初学者写字足够了;二是别买高端款,尤其是那种纪念款大墨饼子,丑;三是别去看那些博主做的色戒色温测试,写字用不到看那个。
日墨,我手里的日墨以古梅园、铃鹿、吴竹、玄林堂为主
对于买老三厂墨的朋友,一是要找靠谱卖家,这里面吃药的太多;二是少逛微拍、闲鱼,小心回家挨揍;三是不要迷信老墨,也不要相信什么存世量稀少之类的鬼话,那是一个计划经济时代,墨厂只考虑有没有完成生产任务,不考虑有没有销路,所以老三厂的存世量和交易量比我们想想的还要大。
对于玩古墨的朋友,我自己都没用过古墨,只在朋友那里摸过,没法给出任何建议。
最后统一给大家几点建议。
一是拒绝过度神话某一家墨庄的产品,不要把文房交流变成邪教祭典;二是拒绝过度抹黑别家墨庄的产品或者日墨,哪怕是工业炭黑,也起到了降低墨条平均成本的历史作用;三是拒绝听信别人的一家之言(包括我这篇笔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四是拒绝商家的PUA,拒绝打着匠人精神的旗号行无礼之举,如果商家愿意好好交流,我们可以本着人文精神去跟对方相处;如果商家太拿自己当回事,动不动就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德性,那么这家墨咱们也不是非买不可,毕竟文房用品的热度都是一阵一阵的;五是拒绝傲慢,不要觉得自己玩了几年文房用品,就瞧不起新入坑的朋友,阴阳怪气地嘲讽别人,只能证明您素质太低,如果您多知多懂,大可以给人好好科普,须知您自己也是从小白阶段过来的。
最后向大家道歉,由于各方面的压力,我一开始写了几家新徽墨墨庄的产品。后来我脾气一上来,索性把那部分内容都删了。心细的朋友大概能在老三厂后面那块发现端倪。因此,整篇笔记里没有具体提及任何一家新徽墨墨庄的字号,也没有提及任何一家网店。如果您已经读到这里,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