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妇儿医院儿保科专家:这样改善宝宝睡眠最有效
青岛妇儿医院儿保科专家:这样改善宝宝睡眠最有效
“抱睡很香,一放就醒……”这是许多家长在面对“睡渣”宝宝时的无奈写照。幸运的是,青岛妇儿医院儿保科的专家们,基于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科学实用的“宝宝睡眠改善指南”。
专家团队的专业背景
青岛妇儿医院儿保科是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养育照护专委会的主委单位,牵头制定了儿童养育照护专家共识,是国内最早开展儿童养育照护服务项目的医疗机构之一。同时,该科室还是国家儿童睡眠行业标准和专家共识的主要制定者,在儿童睡眠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方面具有极高的权威性。
科学实用的助眠小贴士
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卧室应保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睡前可在卧室开盏小夜灯,营造温馨的氛围,帮助宝宝放松。睡后应及时熄灯,避免光线干扰。此外,卧室不宜放置电视、电话、电脑、游戏机等设备,减少外界刺激。
合理安排睡床方式
婴儿最好与父母在同一房间内,睡在自己的婴儿床里。随着宝宝的成长,可逐渐过渡到小床,培养独立睡眠的习惯。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从3个月至5个月起,儿童的睡眠逐渐规律,应固定入睡时间,一般不晚于晚九点。即使是节假日期间,也要保持固定的睡眠作息,避免因作息紊乱影响睡眠质量。
设计固定的睡前活动
每天安排三四项睡前活动,如盥洗、如厕、讲故事等,活动内容应基本保持一致,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避免过度兴奋的活动,以免影响宝宝入睡。
培养自主入睡的能力
婴儿即将入睡时应放到婴儿床或摇篮中独立入睡,避免依赖拍睡、抱睡、奶睡等外在干预方式,确保睡前醒后环境一致,帮助宝宝建立自主入睡的能力。
注意安全的睡眠姿势
在婴幼儿可自行变换睡眠姿势前,应尽量保持仰卧位睡姿,以减少窒息的风险。
真实案例分享
案例一:改善自主入睡能力
贝贝(化名)2小时一醒,简直比闹钟还灵,妈妈被频繁夜醒的贝贝(化名)折腾地苦不堪言。“都说孩子6个月就建议断夜奶睡整觉了,我们的问题出在哪?”经青岛妇儿医院儿保科医生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发现孩子自主入睡的能力差,导致在夜间浅深睡眠交替的时候过份依赖抱哄。在儿保科医生的建议指导下,妈妈回家后为贝贝打造了安静舒适的环境,准备了柔软宽松的睡衣和安抚,每天睡前被动操助眠,坚持了一周贝贝的睡眠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
案例二:调整作息规律
两岁的祥祥(化名)是个典型的“夜猫子”,常常熬到后半夜才睡,白天还要早起上班的爸爸妈妈实在熬不动了,于是向青岛妇儿医院儿保科求助。经询问,原来祥祥是典型的晚睡晚起型,平时因看孩子睡得香,大人不忍心叫醒,经常任由祥祥睡到上午十点才起。并且白天户外运动少,晚上根本就不累。儿保科医生与家长重新制定了作息表,首先要做的就是循序渐进地提早叫醒孩子,并要求白天至少进行2小时的户外活动,渐渐地,祥祥睡眠开始规律起来,晚上不用催就自觉早早爬上床,很快就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改善宝宝睡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家长的耐心和坚持。青岛妇儿医院儿保科专家建议,家长应从建立规律的作息、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培养自主入睡能力等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地帮助宝宝改善睡眠质量。同时,家长也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给予宝宝足够的理解和支持,相信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每个宝宝都能拥有优质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