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点至23点入睡最健康,太早太晚都伤身
22点至23点入睡最健康,太早太晚都伤身
我们都知道每晚要保证七八个小时的睡眠。不过,到底几点睡更好?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议。
牛津大学和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最佳睡眠时间是22点到23点之间,太早或太晚都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睡得太晚或太早,都不好
这项研究发表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旗下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Digital Health》。
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和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最佳入睡时间是22:00—23:00,在这个时间睡觉,患心脏病的风险更低。
研究人员调查了英国生物库在2006年至2010年间招募的88026名参与者,在平均5.7年的随访期间,3172人患上了心血管疾病。
研究人员收集了参与者7天内的睡眠数据,分析发现:
24点以后睡觉的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最高,在22点到23点之间睡的人发病率最低。
与22点到23点之间入睡的人相比:
24点或更晚入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出25%;
23点到24点入睡的人风险高出12%;
22点前入睡的风险高出24%。
研究通讯作者、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David Plans博士解释,这项研究表明,最佳睡眠时间是身体24小时周期中的某个特定时间点,太早或太晚可能对健康都有害。
和以往通过回忆或日记收集数据不同,这项研究是通过参与者佩戴的腕带加速计来收集的睡眠数据,因此结果相对更客观。
睡眠太足也有坏处
睡眠不足,可能增加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和肥胖等风险。
不过你知道吗?睡眠“太足”也有坏处。
2019年发表在顶刊杂志《Neurology》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晚上睡觉时间超过9小时和午休时间超过90分钟,都会增加中风的风险。
这项研究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教授主导,参与者都是中国人,在6年的随访中诊断出1557例中风病例。
研究人员分析发现:
与每晚睡7-8小时的人相比,睡眠时间≥9小时/晚的人中风风险高出23%;
午睡时间超过90分钟的人比午睡30分钟内的人中风的几率高出25%。
研究人员还发现,65岁以上的人,有高血压、高脂血症或糖尿病的人,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中风风险更明显。
超重的人,午睡超过90分钟,中风的风险也更大。
也就是说,有基础疾病的人,睡得更多,中风风险更高。
早睡早起和晚睡晚起,效果一样吗?
理论上说,只要保证每晚7-8小时睡眠,早睡早起和晚睡晚起效果应该差不多?
但是!晚睡晚起要达到和早睡早起同样的效果,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1.长期保持固定的晚睡晚起时间
不能工作日早睡早起,一到周末或放假就晚睡晚起,随意切换,生物钟会很凌乱的。
2.保证和早睡早起同样的睡眠质量
这就有点难度了。
首先是光照。早上的光照会抑制体内褪黑素的分泌,八九点钟的太阳会叫醒你的生物钟,就算人没醒,也翻来覆去睡不踏实(除非你能营造一个纯黑的睡眠环境)。
其次是噪音。
一日之计在于晨,你可以赖床,但装修公司、工地、广场舞却会准时上线,在电钻、打桩机广场舞合奏的晨间交响乐中,你就是”最难逆行者”。
所以啊,还是听妈妈的话,早睡早起比较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