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马占山率军打响江桥抗战,揭开中国抗日序幕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03:1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马占山率军打响江桥抗战,揭开中国抗日序幕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悍然进攻中国军队,在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的妥协下,最终导致东三省沦陷,中国人民从此开始进入十四年异常艰苦的战争状态。就在这一年11月4日,时任黑龙江省代理主席的马占山,毅然率领东北地方武装发起抗击日寇进占黑龙江的战斗,打响中国军队有组织、有领导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第一枪,史称“江桥抗战”,由于这一战斗也被认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肇始,马占山遂成蜚声中外的抗日名将。

01

江桥抗战:打响抗日第一枪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局势急剧恶化。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紧逼,国民政府却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军节节败退。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占山临危受命,担任黑龙江省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负责组织抗日防线。

江桥抗战爆发于1931年11月4日,地点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东南的嫩江江桥。这里是日军北进的必经之路,也是黑龙江省的南大门。马占山深知此地的战略重要性,决心在此阻击日军,保卫黑龙江省。

11月4日拂晓,日军向江桥中国守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马占山指挥守军奋起抵抗,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中国守军凭借简陋的武器装备,顽强地阻击日军的进攻,多次打退日军的冲锋。战斗中,马占山亲临前线指挥,鼓舞士气,展现了非凡的领导力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然而,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中国守军最终未能阻挡日军的推进。11月19日,马占山下令撤退,江桥抗战以中国军队的失利告终。尽管如此,这场战斗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02

江桥抗战的历史意义

江桥抗战虽然最终未能阻止日军的进攻,但其历史意义不容忽视。这是中国军队在九一八事变后第一次有组织、有领导的抗日战斗,标志着中国人民武装抗日的开始。马占山的英勇行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

江桥抗战的消息传遍全国,各地民众纷纷组织慰问团、后援会,捐钱捐物,全力支持抗日。特别是在京津地区的清华师生,对这种威胁早有切肤之痛,抗敌救亡热情高涨,对中国军队所有抗击日寇的正义行动均采取坚决支持的态度。

1931年11月16日,由“清华教职员工会对日委员会”作出决议,其中之一是“以清华教职员工会名义致电马占山将军,慰劳拒敌守土之功,并汇款壹千元犒劳战士”。紧接着,由学生自治会迅速组织全校募捐活动。而当时正是梅贻琦(1889—1962)刚刚担任清华校长之时,他带头捐款20元,为全校最多者。

1931年12月25日《国立清华大学校刊》公布“慰问黑省前方将士捐款清册”,其中详细列出了所有捐款师生员工的姓名和捐款额。在这份清册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个为后人熟悉的教授名字:杨武之、叶企孙、陈岱孙、冯友兰、陶葆楷、刘文典,不一而足。除此之外,华罗庚的名字也名列其中,而此时他刚在是年8月被破格录用为清华算学系的助理,这也

江桥抗战不仅是一场军事行动,更是一次精神的觉醒。它唤醒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意识,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马占山的英勇事迹成为激励无数同胞投身抗日洪流的重要动力。

03

马占山:民族英雄的不朽功勋

马占山在江桥抗战中的表现,展现了他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爱国情怀。他临危不惧,勇于担当,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大义。马占山的英勇事迹不仅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敬仰,也为中国抗日战争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江桥抗战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其历史意义深远。它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端。马占山将军以他的英勇行为,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事业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马占山的英雄事迹和江桥抗战的历史意义,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