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从穷小子到石油大王的逆袭之路
洛克菲勒:从穷小子到石油大王的逆袭之路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22岁的约翰·D·洛克菲勒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征兵令,他做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颇具争议的决定:选择逃避兵役。他没有像其他青年男子一样挺身而出,将战争视为保卫家园、捍卫自由的使命,而是认为去打仗是非常愚蠢的事情。他对自己的副手说:“打仗?见鬼,你以为我疯了?让别人流血去吧,我们要做生意。”
这场战争不仅为他提供了发财的机会,还使他有了投身新产业的资本。洛克菲勒的投机行为不仅违背了商业道德,更是对战争受害者的残忍剥削。在金钱和利益面前,洛克菲勒人性的贪婪和自私被无限放大。
1870年洛克菲勒与人合伙建立了标准石油公司,开始扫荡美国石油产业,在这个过程中洛克菲勒带领他的团队打通政治渠道,收购竞争对手,威胁上游产业,掌控运输链条,毫不留情地清除所有竞争力量,做成自己的垄断地位。
首先,打价格战,恶意低价收购参与竞争的炼油产业。在价格战中最著名的是“克利夫兰大屠杀”,通过这波操作将克利夫兰八九成的炼油厂收入囊中。价格战至少还是合法手段,但洛克菲勒可是“法外狂徒”,他指示手下使用恐吓威胁、欺骗诱导甚至纵火等伎俩,在工人们上班或下班时殴打他们,或者烧毁、炸毁竞争对手的精炼厂。
在击败对手后,洛克菲勒就收购对方资本并将人才吸纳到标准石油公司旗下,一旦竞争者被收购,标准石油的价格就又提上来了。
其次,欺骗上游原油产业。当时原油开采公司们陷入停产,洛克菲勒先用钱收买几家采油公司老板,承诺用每桶4.75美元购买他们的原油,这些公司立马开工扩大产能,其他采油公司也纷纷跟进。可等这些原油开采出来,洛克菲勒却把价格从每桶4.75美元降到2.5美元。
他一手握着渠道,教唆银行不提供贷款,断掉采油公司的资金链,之后便放话,高于两美元的原油不买了。高压下的采油公司乖乖就范,而那些死扛的最后破产被银行清算,而这些资产最后都落入了标准石油公司的口袋。
最后,掌控石油运输链条。在交通运输链上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公司包租两条铁路上所有的油罐车和储油设施控制了铁路运输的车辆使用权。另一方面,利用铁路各方的互相竞争,通过谈判以克利夫兰第一大户、运量大的公司优势为筹码,使铁路方面提供优惠运价。这些铁路公司之所以愿意配合,主要是因为标准石油公司给了他们大量股票,双方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对于洛克菲勒,欺骗、暴力就是家常便饭,通过各种卑劣措施无情坑害竞争对手,其中最有效的就是政商勾结,操纵竞争企业的资金链,再配合打劫抢骗的流氓手段强抢被害企业的资产。
“克利夫兰大屠杀”
洛克菲勒决心做大企业,便计划吞并当地所有的炼油厂。他的策略是先出高价买断几家最大的炼油企业,然后出越来越低的价格买下小企业。当然买进这些企业的手段也是各个不一。
第一家就是奥利弗·H·佩因的炼油厂。佩因出身商业家庭,耶鲁大学毕业,且是内战英雄,在当时的克利夫兰已经是出名的贵族,甚至有计划竞选总统。对这样一个人,直接买断是不太可能,洛克菲勒深知得有更“智慧、委婉”的方法。
很快,在克利夫兰的炼油企业中传出小道消息,当地铁路公司已经和几家炼油厂形成商业联盟,联盟成员会在运输的价格上享受优惠,非成员则将面对越来越高的运费。
消息传出不久,洛克菲勒约佩因私谈。洛克菲勒首先告诉佩因,自己加入联盟是不得已而为之。之后洛克菲勒并没有邀请佩因加入联盟,而是提出购买佩因的工厂,价格非常优厚,并许诺佩因一个非常好的职位。
看到佩因犹豫不决,洛克菲勒“彬彬有礼”地邀请佩因看自己的账本,展示自己精明的管理和丰厚的利润。佩因看了后认识到自己的确完全无法和洛克菲勒竞争,于是答应所有条件。
之后,通过越来越低的价格,洛克菲勒买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炼油厂。最后一家企业的老板曾经是洛克菲勒以前的老师。洛克菲勒的出价连公司实际价值的一半都不到。老师实在无法接受,祈求洛克菲勒给自己留下一条生路。
洛克菲勒的回答异常冷漠:“我有你完全想象不出来的办法挣钱”。老师只能被迫廉价出卖所有的家当。
美国的炼油厂
短短的两个月时间中,洛克菲勒买下了克利夫兰总共26家炼油厂的22家,而那个神秘的联盟也在洛克菲勒成功垄断了当地的炼油企业后自动消失,油价自然也回升到能获取很大利润的价位上。
油价一涨一跌,无数企业家破产,这个事件后来被经济学家称为“克利夫兰大屠杀”。
吃掉宾州铁路
“克利夫兰大屠杀”仅仅是洛克菲勒吞并石油业的开始。之后,洛克菲勒用类似的方法,很快买断了匹兹堡、费城和纽约几乎所有的炼油工业。之后,他的目光转向了石油运输。
在宾夕法尼亚出产的原油在炼油厂加工之后,很多被运送到东岸,然后再海运至欧洲这个当时最大的煤油市场。
由于当时的最大石油开采是在宾夕法尼亚西部,所以宾州铁路公司理所当然地是石油运输的主干线。但洛克菲勒为了控制运输,开始在宾州建立了自己的石油运输系统,和宾州铁路展开了竞争。
宾夕法尼亚铁路
宾州铁路总裁汤姆·斯考特曾经在内战是林肯的助理秘书,负责美国北方的军事运输的畅通,现在面对洛克菲勒的挑战,他毫不畏惧,设计了一系列对应策略。同时他也买下很多炼油厂,以降低运费和洛克菲勒竞争。
然而一旦宾州铁路降价,洛克菲勒会出更低的价格。双方不断压价,洛克菲勒最后竟然免费运输。
非但如此,洛克菲勒还关闭他在宾州的所有炼油厂,导致斯考特基本没有石油可运。
在这场战斗中,双方似乎都抱着同归于尽的决心在拼杀。
宾州铁路承受巨大损失,股票狂跌,斯考特不得不辞掉很多工人,降低工资,然后又导致工人罢工,局面完全无法控制。之后,斯考特再没有从这个
洛克菲勒被视为全球十大富豪家族之一,至今已传承至第七代。洛克菲勒家办也被视为美国数一数二的家办,成立于1882年,主要职能是管理洛克菲勒家族的投资、房地产和慈善事业。通过集中管理家族财富,洛克菲勒家族能够保持控制、降低成本并对其资产做出明智的决策。
它的成功有几个原因,其根源在于远见卓识、战略决策和跨代传承的严格财富管理。以下是促成其成功的一些关键因素:
第一,长期愿景。
注重传承:家族族长约翰·D·洛克菲勒向其后代灌输了以长远眼光创造财富的重要性。他经常强调管理理念,其目标不仅是积累财富,还要确保财富世世代代服务于家族和社会。
世代财富:洛克菲勒家办采取了注重财富保值和多代规划的思维方式。这使他们能够在最初成功的基础上再接再厉,确保子孙后代能够从家族的财富和价值观中受益。
第二,资产多元化。
商业投资:洛克菲勒的财富最初来自标准石油公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后代将投资分散到其他行业,包括银行、房地产、自然资源、技术、媒体和对冲基金等。
战略投资:洛克菲勒家办善于发现新兴行业和机遇,维持多元化投资组合,以抵御经济周期并降低风险。
第三,有效治理和专业管理。
家办结构:洛克菲勒家族建立了一个高度组织化的家办,聘请专业人员管理投资和商业事务。这种结构使他们能够将家族的个人利益与家族财富的管理分开。
治理框架:家办采用的治理机制包括顾问委员会、投资委员会和对家族价值观的关注。这有助于确保家族决策与更广泛的财务目标和价值观保持一致,同时保持日常管理的明确权力范围。
招聘专业人才:多年来,洛克菲勒家办吸引了顶尖人才来管理他们的投资,确保他们能够在各个领域做出明智的决策。
第四,慈善与社会责任。
慈善遗产:约翰·D·洛克菲勒是最早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慈善家之一。他信奉“生前奉献”,这意味着家办始终将慈善捐赠放在首位。该家族创建了洛克菲勒基金会等机构,对健康、教育和全球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社会资本:通过将财富管理与慈善事业相结合,洛克菲勒家办能够培养社会资本和影响力,进而有利于家族的商业往来和公众声誉。
第五,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
拥抱创新:洛克菲勒家族最初从事石油和能源行业,但他们会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调整投资组合,譬如,投资技术、可持续产业和私募股权等。他们善于调整和抓住新机遇,帮助其保持长期的相关性和成功。
风险管理:洛克菲勒家办以其保守、规避风险的投资方式而闻名。抵御市场低迷和经济波动的能力是他们长期成功的另一个因素。
第五,集中控制与家族团结。
家族领导:洛克菲勒家族虽然实现了财富多元化,并向新领域扩张,但他们始终集中控制着重大的财务和慈善决策。这种团结帮助他们维护了家族的价值观和商业原则。
共同的家族价值观:家办致力于在成员之间保持强烈的共同目标和价值观。这包括对教育、慈善事业和道德商业实践的承诺,这有助于维护洛克菲勒家族的声誉和影响力。
总之,洛克菲勒家办的成功源于精心规划、多元化、长远考虑、强有力的治理以及对家族价值观的承诺。将财富积累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能力,使该家族在一个多世纪内保持了世界上最富有和最有影响力的家族之一的地位。
“长寿”家办的五大基因
如果一个家办想要像洛克菲勒家办那样“长寿”,该如何做?
ONE WORLD Investments Inc.是一家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的中型家办,其创始人兼CEO为斯科特·萨斯洛 (Scott Saslow) 。该家办提供投资资本和咨询服务,帮助组织扩大社会影响力;管理早期影响力投资基金;并管理他的家办。
萨斯洛曾多次转型他的家办,从嵌入式模式转变为联合家办,现在又转变为单一家办。如今,该家办还为一家家族所有的CEO和创始人培训公司、一家咨询公司、一家影响力投资基金和一个家族基金会提供支持。
他认为,家办如果想要获得持久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五个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柱。
第一,可持续家办的第一大支柱是心态。“领导家办需要将其视为一家专业企业,而不是一个副业,”萨斯洛解释道。
第二,需要有明确的使命,超越财富的创造性。可持续的家办能够将财务目标与社会贡献相结合。
Scott Saslow
第三,结构同样重要。支离破碎的流程和过时的框架常常困扰着家办。萨斯洛建议定期审查家办结构,以使运营与不断变化的目标保持一致,尤其是在过渡期间,重要的是要问:“我们是在为结构工作,还是结构在为我们工作?”
第四,吸引和培养家族内部和外部的顶尖人才同样重要。
家族的大部分财富都来自所运营的公司,聘用或解雇首席执行官以及培养顶尖人才是重中之重。但这些原则在家办中往往被忽视,因为家办对人才管理的关注度要低得多。
第五,可持续的家办必须具有灵活性并不断适应。
“你永远都在建设家办中,”萨斯洛说,它必须被视为“一个有生命力的组织”,需要不断更新,偶尔也会有重大变化。
如何对下一代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
“许多下一代人认为家办只是投资、资产配置和投资回报。这是不对的。”萨斯洛表示,确保下一代做一些有意义事情,对于家办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这可以通过影响力投资来实现,因为它符合下一代的价值观。
1969年,约翰·洛克菲勒在国会听证会上呼吁私人参与者参与“风险慈善”,令听众大吃一惊。他把这种做法描述为“富有想象力地追求非传统的慈善目的,而不是通常由既定的公共慈善组织进行的慈善目的”。这位百万富翁呼吁对慈善捐赠进行更严格的审视,因为他意识到,传统的“善举”需要改革,才能真正改变社会。
多年后,2007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召集了金融和慈善领域的领导人,包括资产管理和社会企业的领导人,探索在商业和社会部门的交汇处进行投资的新方式。
这一次,他们呼吁不仅通过慈善事业,而且通过对能够产生可衡量的社会或环境影响以及财务回报的项目进行金融投资来促进社会变革。“影响力投资”一词由此诞生。
从洛克菲勒家族开始,商业家族长期以来一直是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