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松山医院成功完成高难度冠脉介入手术,为CHIP患者带来新希望
重庆松山医院成功完成高难度冠脉介入手术,为CHIP患者带来新希望
近日,重庆松山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团队成功为一位72岁CHIP患者实施复杂、高危冠脉介入手术。该患者左主干全程狭窄90%,在IABP支持下完成手术,并植入3枚支架。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医院在CHIP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实现新突破。
病情概述
患者刘爷爷(化名)20多年前开始出现胸闷、胸痛的症状,去年5月在重庆松山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就诊时,被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Ⅱ级、高血压3级。当时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狭窄约20%,前降支近段狭窄约85%,近中段狭窄约90%。通过介入手术,于前降支植入2枚支架,术后症状缓解。
手术难点
但时隔大半年,刘爷爷的病情出现更加棘手的情况。4个月前,刘爷爷又开始频繁出现胸痛、胸闷,甚至明显感到心脏发慌、发紧,需要含服速效救心丸缓解。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左主干全程狭窄90%,前降支近中段原植入支架内狭窄约55%,远段狭窄约85%,回旋支中段狭窄约90%,右冠状动脉中段弥漫性狭窄50%。
像刘爷爷这样的患者,临床上一般称之为CHIP(Complex Higher risk Indicated Patients),即复杂、高危且有介入治疗指征的冠心病患者。CHIP患者具有以下特点:
- 临床情况复杂,常伴有多种合并症
- 冠状动脉病变复杂,如多支血管病变、钙化病变等
-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容易出现心功能不全
技术支持
针对CHIP患者的治疗,机械循环辅助支持是关键。其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支持方法。IABP通过在降主动脉内置入球囊导管,随心脏的舒张和收缩进行充气和放气,以增加心输出量,提高冠状动脉的灌注。
IABP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
- 在心脏舒张期充气,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压
- 在心脏收缩期放气,降低后负荷,减少心脏做功
- 改善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
手术过程
经过多学科联合会诊,以及和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心血管病医院团队决定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IABP)支持下完成介入手术,并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
术中,在IABP辅助下,患者血流动力学获得稳定,为进一步介入手术提供了可靠支持。手术团队在院长宋耀明指导下,由主任耿召华、副主任医师张源萍迅速为患者开展IABP支持下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最终植入3枚支架,成功开通血管。
结果与意义
手术的成功不仅标志着重庆松山医院在CHIP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实现新突破,也展现了医院综合实力,为更多冠心病患者带来新希望。术后,刘爷爷恢复良好,胸痛、胸闷等症状消失,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体现了重庆松山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团队在复杂冠心病治疗方面的高超技艺,更为广大CHIP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类似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重获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