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对重症结核病保护效果显著,仍是主要预防手段
卡介苗对重症结核病保护效果显著,仍是主要预防手段
结核性胸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胸膜炎症,属于肺外结核病。根据《1997—2023年全国肺结核报告发病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数据,1997年以来,中国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反映了各个时期卓有成效的结核病防治策略实施的成果。然而,肺结核仍然是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023年全国仍报告肺结核患者61.31万例,病原学阳性率为67.08%。因此,预防工作仍需持续加强。
卡介苗的作用机制
卡介苗(BCG)是一种活的、减毒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制成的疫苗,通过人工方法使未受结核菌感染的人体产生一次轻微的、没有临床危险的原发感染,从而产生一定特异性免疫力。具体来说,卡介苗接种后,人体内的巨噬细胞会对结核菌进行吞噬,并通过溶菌酶、蛋白水解酶等发挥杀菌作用。部分结核菌会在巨噬细胞内复制繁殖,构成原发感染。人体在结核菌刺激下产生对结核菌的特异性免疫力,在特异性免疫力作用下,结核菌繁殖被控制,通过杀菌机制,大多数结核菌被杀死,终止了体内播散,原发病灶好转、自愈。
卡介苗的接种对象和程序
卡介苗接种是我国结核病预防和免疫规划工作内容之一。根据《浙江省疫苗接种方案(2021年版)》,卡介苗的主要接种对象是新生儿,接种部位通常为上臂外侧三角肌处。接种程序为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次,对于未曾接种卡介苗的儿童,根据当时的年(月)龄,按照疫苗的适用年龄范围和免疫程序进行补种。未完成疫苗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需要注意的是,卡介苗接种应遵循知情自愿的原则,同时要关注特殊健康状态儿童的接种安全。
卡介苗的保护效果
卡介苗对预防结核病的效果在0-80%之间,对预防结脑和血播结核的作用为46-100%。研究显示,卡介苗在预防重症结核病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特别是在儿童中。然而,卡介苗的保护效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疫苗的差别(菌株、毒力的不同)、外源性再感染机会的差异、接种者的遗传性、营养状况以及环境分枝杆菌流行情况的差异等。因此,尽管卡介苗是目前唯一可用的结核病疫苗,但仍需不断研发新的疫苗以提高保护效果。
结语
卡介苗作为预防结核性胸膜炎的重要工具,对降低儿童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结核病的防控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策略,包括加强疫苗研发、提高公众健康意识、改善卫生条件等。同时,应继续优化卡介苗的接种策略,确保高风险人群得到充分保护。通过持续的努力,我们有望进一步降低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率,为实现“终结结核病流行”的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