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柿饼当心“柿石症”,专家解析5大安全要点
食用柿饼当心“柿石症”,专家解析5大安全要点
“金黄的柿饼,软糯香甜,是许多人喜爱的秋冬季节零食。但你可能不知道,如果食用不当,柿饼也可能引发健康问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郭雄波副主任医师提醒大家,正确食用柿饼可以有效预防“柿石症”。
什么是“柿石症”?
所谓“柿石症”,是指因食用柿子或柿饼后,在胃内形成的固体团块,医学上称为胃石症。柿子和柿饼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和果胶,在胃酸的作用下,这些物质容易凝结成块,再加上其他食物残渣,就会形成坚硬的“石头”,即胃石。
如何正确食用柿饼?
不要空腹食用:空腹时胃酸分泌较多,容易与柿饼中的鞣酸发生反应,形成胃石。因此,最好在饭后半小时左右食用柿饼。
适量食用:即使是非常喜欢柿饼的人,也要控制每次的食用量。建议健康成人每天食用柿饼不超过2个。对于儿童、老人以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来说,更要严格控制食用量。
避免与某些食物同食:柿饼不宜与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牛奶、海鲜等)、酸性食物(如柠檬、山楂)以及红薯、黑枣等食物同时食用,以免产生不易消化的沉淀物。
食用前去皮:柿子皮中的鞣酸含量较高,更容易引起胃石症。因此,食用柿饼时最好选择去皮的,或者确认是经过充分脱涩处理的柿饼。
特殊人群需谨慎:糖尿病患者、慢性胃病患者、缺铁性贫血患者以及病后初愈的人群,应该根据自身情况严格控制食用量,必要时遵医嘱食用。
特殊人群食用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柿饼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应谨慎食用,建议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少量食用,并注意监测血糖变化。
慢性胃病患者:这类人群的胃肠道功能较弱,食用柿饼容易加重胃部不适,应尽量少吃或避免食用。
缺铁性贫血患者:柿饼中的鞣酸会影响铁的吸收,因此这类患者应限制食用。
病后初愈的人群:身体恢复期间,消化功能可能尚未完全恢复,食用柿饼可能增加胃肠负担,应适量食用。
享受美食的同时,更要关注健康。遵循上述建议,合理食用柿饼,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避免“柿石症”的困扰。如果出现上腹闷胀、沉重感、隐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胃镜检查。